本報記者 陳波
8月17日9時許,67歲的鎮安縣云蓋寺鎮巖灣村杜永花老人早早地來到了村委會。今天,她將代替兒子完成一項光榮的“使命”。
巖灣村屬于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禮尚往來的“人情風”近年來愈演愈烈,杜永花老人看在眼里,苦在心里。聽說村上舉行抵制“人情風”倡議簽名活動,恰巧兒子務工在外,杜永花不假思索就出門了。
杜永花拉過一個凳子,和200多名鄉親一起坐在村委會小院里。半小時后,巖灣村“講文明·樹新風·改陋習·促脫貧”誓師大會正式開始。會上,鎮安縣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宣讀了《移風易俗倡議書》和《移風易俗承諾書》,“‘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親朋鄰里100元,至親不超200元’……”一個個擲地有聲的字眼,直達杜永花老人的心坎兒。此時,云蓋寺鎮鎮長王傳文大聲問道:“覺得人情禮往經濟負擔重的請舉手!”杜永花和鄉親們不約而同地舉起了手。
“送禮有人情,不送禮沒人情。”一提起農村人情禮,杜永花老人眉頭一皺。原來,她唯一的兒子以前出了車禍,導致左手殘疾,讓原本母子相依的生活更加艱難。雖然是村上的貧困戶,“但每年人情禮往還得花4000多元,如果能剎住這股風,禮輕了,我們的經濟負擔也就輕了。”
杜永花面臨的窘境,云蓋寺鎮紀委書記白宗濤也感同身受:“過去紅白喜事大操大辦,人情禮重,一年的工資都不夠送禮。”據他介紹,在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的過程中,發現很多貧困群眾因過高的人情禮苦不堪言,甚至有些群眾因此返貧。過去有關移風易俗規定只針對廣大黨員干部,而這次的誓師大會,“就是要將其觸角延伸到農村每家每戶,既要遏制餐桌上的浪費,又要剎住人情禮往的腐敗之風,營造風清氣正的‘家生態’文明新風尚。”
在紅色的橫幅上鄭重簽下兒子的名字后,杜永花老人眉頭漸漸舒展開來,和熟諳的鄉黨說了些閑話后,她走進了村委會辦公室,里面正在發放2017年第二季度貧困戶股金分紅。
目前,鎮安縣在所有村和社區健全并完善村規民約,全面建立道德評議會、紅白喜事會、村民議事會和禁毒禁賭會,提倡新事新辦、喪事簡辦、喜事小辦或不辦。同時,加強縣紀委、民政、扶貧、公安等部門的聯合監管,充分發揮鎮紀委以及村(社區)三委會的監督作用,積極引導全縣干部群眾建立勤儉節約、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讓鄉風民風美起來、清起來,真正開創“風成于上,俗化于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