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救人員用擔架抬老人下山
文/圖 楊建東
一位進山采藥的六旬殘疾老人在大山深處失蹤,鎮安縣達仁鎮警民通力合作,冒著酷暑和山高路險,深山搜尋9天,老人奇跡生還。演繹了一曲警民魚水情的感人故事。
接警
8月15日一大早6時,鎮安縣達仁派出所所長李宏的電話急促響了起來,轄區紅巖溝一位村民焦急的報警說自己的68歲的聾啞母親翟得蘭進山采藥,已經5天沒有回來了,這5天她請求親戚鄰居幫忙尋找,一直沒有結果,只好尋求派出所的幫助。
由于達仁鎮地處偏遠山區,溝深林密,李所長接完報警電話感覺事態的嚴重,警情就是命令,李所長立馬向上級領導匯報,公安局領導高度重視,積極協調特警支隊和消防中隊搜救人員出發奔赴村民失蹤地,投身失蹤村民搜救工作。
李所長詳細詢問失蹤村民的情況后,安排所里值班民警提前做好搜救準備工作。得知達仁鎮黨委、政府已經充分做好了搜救準備工作后,李所長又聯系達仁鎮衛生院,請求他們派出支援醫務人員,隨時做好搶救失蹤村民準備工作。
出發
15日8時左右,搜救隊員趕到失蹤村民所在的紅巖村。在聽取了村干部和村民簡單介紹了失蹤人員情況之后,李所長與前來支援的特警支隊以及消防中隊人員緊急商量救援方案,劃分3個救援搜救小組分別出發。特警中隊的兩只搜救犬跟隨中間一支隊伍,因為村民介紹,前期自行搜救的時候,這條路線發現過失蹤村民留下的線索。
山路蜿蜒而險峻,在向導的帶領下,搜救工作緊張而有序的展開了。一路上,只聽見搜救隊員粗重的喘息聲和焦急的腳步聲,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時間就是生命”。
移民搬遷后,山路就很少有人行走了,野草已經掩埋了原來的小路,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足夠的體力和耐心。李所長一邊攀爬,一邊招呼搜救隊員們注意安全,同時不時聯絡其他兩支搜救隊伍了解搜救情況。
大概兩個小時后,搜救隊伍來到了村民自行搜救時發現失蹤村民休息過的痕跡的地方,其中還有失蹤村民戴過的一個草帽。李所長顧不上休息,立馬安排特警支隊搜救犬確定嗅源后,讓所有搜救隊員展開地毯式搜索,叮囑大家不要放過有用的細節線索,以確定失蹤村民可能去向。
搜尋
幾乎90°的密林陡坡,搜救隊員們手腳并用,一路仔細搜尋,兩個小時后,搜救隊員們在山頂會合。交流搜救情況后,根據痕跡和村民經驗,決定分兩組向山脊兩邊搜尋。李所長特別強調山脊另一面,由于是險峻的懸崖峭壁,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一定要注意搜尋失蹤人員有無跌落痕跡。
由于失蹤村民已經失蹤多天,失蹤后接連下了兩天大雨,搜救犬很難確定失蹤人員行進路線,只能靠當地村民的經驗指引搜救路線。
兩支搜救隊伍從山脊左右展開搜尋工作,翻過一座座山梁,并向左右拓展搜索,特別是大石和地勢稍微平坦的地方。搜救隊員一個個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焦急而急切的氣氛籠罩在每個人心頭。一直搜尋到下午5時,向導說再不返回,摸黑下山就有困難了。出于安全考慮,李所長無奈地安排搜救隊伍結束了8個多小時的搜救工作。
返回過程中,搜救隊員一邊默默下山,一邊不甘心的左右搜尋著。晚上7時搜救隊員陸續在出發點集合。看得出來大家又累又困,由于搜救無果,每個人臉上都掛著無奈的疲憊。
堅持
由于這次大面積搜救行動沒有結果,李所長顧不上休息,連夜安排第二天的搜救工作。繼續擴大搜救范圍,一邊鼓勵大家振作精神,不要泄氣,一邊安慰家屬,不找到失蹤村民,派出所民警和鎮政府搜救隊伍以及村干部決不收兵。
接下來的每一天,天剛麻麻亮,李宏所長都第一個吆喝大家趕緊集合,帶上食品和飲用水,再次進山搜索。搜救隊員爬山越澗,褲子劃破了也顧不上休息,腳崴了,原地坐下來揉一揉又繼續尋找,不放過一點蛛絲馬跡,不放過每一個可能與失蹤老人相關的線索。汗水辣得眼睛都睜不開,但是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
獲救
警民合力數天的艱苦搜尋,救援隊伍4次搜山,搜尋面積達60平方公里,先后動員群眾80余人次。民警、消防官兵、搜救群眾克服山高林密、懸崖峭壁的實際困難,在面臨前3次大規模搜救失敗之后,在不斷擴大搜索范圍無果,在經歷了一次次希望與失望之后,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18日10時20分,在當地廟崖子董家溝西北方向與春光村交界的半山腰找到走失老人。老人身體虛弱,但總體精神狀態較好,搜救隊醫務人員就地對老人進行了簡單的體檢和輸液,警民合力將老人用擔架抬下山后送鎮醫院觀察治療。
山林迷路后,老人獨自在密林度過9天8夜,僅靠臨走時帶的干糧和采摘野果維持生命,不得不算是一場生命的奇跡。我們為老人慶幸的同時,也為達仁鎮黨委政府以及達仁鎮派出所的干警、村民們的堅持不放棄點贊,正是他們的共同努力創造了失蹤老人生命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