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楊明明 特約記者 周燁明)近日,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商南縣城關街辦東崗社區黨建服務中心投入使用,這是商南縣質量標準最高、服務功能最全的村(居)級服務中心。據了解,全市173個社區均建成了“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開展為民代辦服務。這是我市以增強服務功能為重點,推行社區黨建“四化”建設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我市緊扣“城市大黨建”工作目標,圍繞全省陜南片區“黨組織政治功能突出化、黨務工作者專業化、黨組織生活規范化、服務群眾精細化”的“四化”示范社區黨組織的要求,圍繞構建區域化大黨建工作思路,建立社區黨組織領導,社區各類機構、駐區單位等社會力量和黨員群眾多元參與、共同治理的工作機制,推行社區“四化”建設。
為了把黨的政治、組織優勢轉化為服務、治理優勢,我市從離群眾最近的便民服務入手,在市、縣區有服務職能的窗口單位建立了便民服務中心、鎮辦建立了便民服務大廳、社區建立了便民服務室,梳理代辦事項5大類82項,實現上下貫通、快速便捷的全程代辦,并規范了工作流程、服務承諾、首問負責、限時辦結等規章制度,建立了代辦登記冊和告知承諾單“一冊一單”,“一站式”辦結、多元化服務,確保為民服務精細到位。同時,廣泛開展以“三進三服務、三認領三帶頭”為載體的在職黨員到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全市1.9萬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認領服務崗位,參與社區文化、衛生、環保、平安創建等活動;全面開展社區黨員“設崗定責、公開承諾、積分評星、標兵評選”等活動,打造了一批兼備“扶助就業型、親情幫扶型、快樂學習型、平安和諧型、文化藝術型”功能的特色社區服務品牌。
我市主動適應城市基層黨建新要求,配優建強專職社區干部隊伍,采取公開考試招錄一批、返鄉創業充實一批、社會賢能競選一批的辦法,不斷優化社區兩委班子結構;將社區干部培訓教育納入市、縣區干部教育培訓計劃,落實待遇保障激勵措施,實行工作實績綜合考核和分崗位考核相結合,建立了科學的考評機制。推廣“互聯網+黨建”模式,市縣相繼開通黨建公眾號8個,定期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黨委、政府工作部署,通過“微黨課”便于黨員在線學習。開展“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建設,定期召開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形成組織聯建、黨員共管、服務聯動、資源共享的“雙聯雙共”工作機制。目前,全市建成“街道大工委”3個、“社區大黨委”16個。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模式,配備網格小組長和中心戶長,方便服務居民、黨員和群眾。統籌城鄉結合部、流動人口聚居區和新建社區、城中村改造社區、村轉居社區的黨組織建設,實現了全市社區黨建無盲區、全覆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