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段彬 祁建)為了破解深度貧困村脫貧致富難題,推動各類經營主體、各界創業人士參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商南縣積極動員、協調落實了155家民營企業,精準幫扶全縣69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及52個非建檔立卡貧困村,以簽約結對、村企共建、幫扶聯戶為主要形式,扎實開展“百企進百村扶千戶”企業扶貧,凝聚合力,歸真返哺,實現了企業幫扶全覆蓋。
產業扶貧真增收。發揮幫扶企業資金、技術、信息、管理等優勢,在貧困村興建聯辦企業、代加工點、產業基地、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深度開發結對幫扶村資源,發展現代特色農林業、光伏產業,帶動貧困村經濟發展,促進貧困戶增收。
就業扶貧真保障。幫扶企業協同貧困村成立合作社、務工隊、勞務公司、家政公司等各類經濟組織,聯建社區工廠、產業基地、就業扶貧基地等,優先聘用貧困勞動力務工增收,引導貧困勞動力通過穩定就業實現脫貧。通過“政府推動+園區拉動+企業帶動+農戶聯動”的方式,建創業基地帶萬眾就業,吸納貧困戶務工、代工增加收入,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目標。
信息扶貧真共享。幫扶企業干部職工與貧困群眾“結窮親”,每季度深入貧困村、貧困戶開展送信息、送技術、送技能、送政策、送法律、送溫暖等“六送”活動,利用企業網站、新興媒體、微信平臺等途徑宣傳貧困村的優勢資源、特色產品。通過采購、代銷、委托加工、電商貿易、農企直通車等形式,幫助結對貧困村對接外部市場,推動貧困群眾特色農產品進城、群眾生產生活必須品下鄉,將信息資源、特色資源轉化成貧困戶增收致富“助推器”。
技能扶貧真本領。發揮縣人社、科教、扶貧等部門的政策優勢和企業的人才優勢,組織實用技術、生產技能、經營管理等技能培訓,大力開展智力幫扶、技能幫扶,提高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每個結對幫扶企業,每季度組織開展1次政策宣傳或技能培訓活動,采取定向委培、培訓補助等方式,選送青年貧困群眾到企業或職業院校參加見習實習、技能培訓。通過縣級部門、鎮村干部、幫扶企業的共同努力,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至少掌握1門實用技術。
捐贈扶貧真情誼。發揚扶危濟困傳統美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扶企業通過科教、團委、殘聯、紅十字會、慈善協會等捐贈平臺,開展捐款捐物、助學、助老、助殘、助醫等活動,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幫扶企業發揮商會、商聯等“人脈”“商脈”,牽線搭橋縣外慈善機構、公益組織、愛心人士等,開展愛心捐贈活動,改善基礎設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