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余篇軍 程剛 吳高鎖)今年以來,面對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啃硬骨頭的實際,我市堅持以黨建領航脫貧堅攻,把夯實農村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大力實施“兩建兩帶”黨建扶貧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政治引領作用和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實現了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互促共進。“兩建”,即把黨組織建在產業園區、涉農企業、移民安置點和農民工聚集地,把黨小組建在專業合作社、產業協會等產業鏈上;“兩帶”,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脫貧攻堅、富民強村中的示范引領作用,以黨建帶脫貧,以黨員帶群眾,推動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促雙贏”。我市著眼農村經濟結構、產業布局、組織形式、行業分工、黨員流向、服務方式的新變化,進一步優化理順黨組織設置,采取獨立式、聯合式、掛靠式等形式,對有正式黨員3人以上的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分別建立黨支部,結合產業布局、鏈條延伸、黨員人數,把黨小組建在產業鏈上,依托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社以及黨員創業帶富項目,促進產業黨建與產業發展互促互進、良性發展。
洛南縣四皓街道辦連河村在包抓部門市委組織部的幫扶下,成立了中藥材、蠶桑、核桃、苗木、野山菇等6個專業合作社,組建了產業聯合黨支部和6個黨小組,全村建成標準化核桃科管示范園2900畝,提升改造良桑建園700畝,發展丹參、荊芥、紫蘇等中藥材300畝,發展食用菌30萬袋。
柞水縣杏坪鎮聯豐村黨支部依托專業合作社,成立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深加工和市場營銷4個功能性黨小組,黨小組33名黨員帶動145戶貧困戶入社發展產業、定期分紅,把黨員和致富能人聚在產業鏈上,使農民和貧困戶富在產業鏈上,全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度增長1050元。
為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我市制定了抓黨建促脫貧攻堅20條意見,堅持工作向脫貧一線聚焦,資源向脫貧一線聚集,力量向脫貧一線聚攏,讓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挑大梁”、黨員在脫貧攻堅中“唱主角”,進一步提升了“五個五”黨建科學化水平,實現了黨建與精準脫貧工作深度融合、同頻共振。目前,全市在龍頭企業、產業園區等建立黨組織560個,在專業合作社等產業鏈上建立黨小組1850個,16153名黨員結對幫扶4.3萬貧困戶,累計幫扶貧困村實施包扶項目1.63萬個,初步形成了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產業黨組織為支撐、專業黨小組為基礎、帶富能力強的黨員為骨干的新型組織體系,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功能進一步增強。
同時,以“兩建兩帶”為抓手,堅持扶志扶智扶業并舉,調動各方力量,為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凝聚強大合力。積極開展“激發內生動力,合力脫貧攻堅”主題宣傳活動,探索“黨員+農民”融合教育,統籌解決“富腦袋”與“富口袋”的問題,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突出“才聚商洛·智撐發展”主題,選派310名人才專家組成6支人才服務團,通過“工作團+貧困村+產業”“人才+貧困戶+培訓”等幫帶模式,深入一線解決技術難題130多項,開發新產品32個,培養實用人才5600多名,人才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日益顯現。深化“凝聚非公力量、助推精準扶貧”主題活動,探索“企業+貧困村”“非公人士+貧困戶”幫帶模式,466家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結對貧困村和非貧困村381個,幫扶貧困戶3000多戶,捐資捐物折計2000多萬元,1800多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