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王翔 特約記者 李治軍)6月22日,市物價局包扶干部周小蘭來到她包扶的商南縣過風樓鎮柳樹灣村麻子口組貧困戶王廣發家,幫忙收拾院子,整理廚房里的灶具,擦玻璃,把里里外外拾掇得干干凈凈。自6月19日過風樓鎮啟動“貧困家庭清潔行動”后,這便成了周小蘭和包扶干部們駐村的固定“功課”。
“蒼蠅亂飛、蜘蛛網遍布、垃圾亂倒、禽畜亂跑、污水亂流、柴草亂堆;對扶貧配合度低,精神萎靡,主動脫貧意愿不強,脫貧信心和動力不足……”這是過風樓鎮包扶干部經常會遇到的情景和感受。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鎮脫貧攻堅工作團和鎮黨委、政府調研后決定,從貧困戶家庭清潔入手,通過清潔衛生、優化環境,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提振貧困群眾的“精氣神”,催生其脫貧的“內動力”。鎮上制定了“貧困家庭清潔行動”實施方案,按照“政府倡導、群眾參與、干部志愿”的思路,由鎮村負責宣傳動員、組織倡導,貧困戶積極配合參與,幫扶干部志愿協助。該鎮把每周四定為“固定清潔幫扶日”,規定13個村社區的包扶干部當天至少用半天時間,帶上洗衣粉、毛巾、拖把等到貧困戶家里幫助打掃衛生。著眼示范帶動,這個鎮同步開展“貧困家庭清潔示范戶”創建,制定了十條標準,分別是:庭院和室內干凈整潔,墻壁無蛛網;生活用品、農資用具擺放整齊;毛巾、抹布、拖把潔凈;桌椅無灰塵、茶杯無污垢;灶臺無油漬污垢,廚房整潔,餐具及時清洗;客廳、臥室無亂放衣物;房屋四邊無亂搭亂建、亂堆亂放;家畜、家禽圈舍及時清理;廁所干凈衛生,無異味;垃圾分類處理,日集日清。根據這些標準,年底進行評選表彰。
為實現“清潔行動”常態化,鎮上要求村(社區)結合村規民約的實施,引導貧困群眾加強自我管理和約束,改變不講衛生等習性;用好涉農涉貧資金,完善村組的公共服務設施。同時,從機制上給予保障。實行教育引導機制,組建宣講團,利用宣傳車等巡回村組開展宣講,增強貧困群眾改變現狀的主動性;開展專項督查,按照“幫扶干部、貧困戶同獎同罰”原則,對“清潔”成效不明顯的干部和貧困戶分別進行約談問責和批評教育。
目前,全鎮359名縣鎮村包扶干部、17支駐村工作隊已開展宣講13場次,協助貧困家庭開展清潔行動500多次,覆蓋貧困戶1850戶。貧困家庭環境衛生顯著好轉,精神面貌有了改觀,脫貧信心明顯增強,正如該鎮柳樹灣村移民組貧困戶張芳所說:“現在屋里整齊亮堂了,待在屋里心情好多了,干啥事也有了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