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小龍
6月18日一大早,山陽縣王閻鎮天橋社區的村民章世財夫婦就開始燒制包谷酒了,還叫來了鄰居幫忙。章世財說,釀造包谷酒選取的包谷顆粒一定要飽滿,爾后進行蒸煮,散熱,然后拌上小麥曲子,封蓋讓其發酵后,就可以開始釀造。
經常到山陽縣的人都知道,當你走進山陽農家,好客的村民都會拿出自產的包谷酒來招待你,陜南包谷酒又叫“跟頭酒”,意思是說酒的度數高,村民用自家種的包谷,釀出來的酒清亮、味醇,即使喝高也不頭痛,醒的快。章世財說,就他所知,附近幾個村子,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每一兩年就燒一次包谷酒,做好的酒都是自家喝或者送人了,是不對外賣的。
章世財告訴我們,在燒酒之前,要準備好酒蒸,銅鍋,酒圈,酒撇,酒漏,酒壺,大鐵鍋,大鍋臺,竹篾笆,大竹籮,自來水,麥糠,硬柴火等,任何一件不可或缺。準備工作完成后,加旺火把水煮沸騰,讓其強烈的蒸氣上升,把酒飯內的酒氣蒸出上升到大鍋底部,快速凝聚為酒液,再順著引酒竹管流到貯酒器內。在此過程當中,需要在酒飯內加入麥糠,保證酒飯的松散易透氣,若加入少量而不足的話,容易塌氣,從而使得出酒量下降。
當澄明的第一鍋酒緩緩地從酒撇中溢動出來時,章世財吆喝讓妻子火候加猛的同時,喜悅的用銅酒壺接上一些,第一杯敬灶神,第二杯敬酒神,第三杯端起來,敬給來幫忙的鄰居和我們,然后才自己喝。剛開始流出的酒滴被稱為“酒頭子“,人們習慣性地接上一斤至兩斤左右的“酒頭子”留上自己喝,尤其是在外面下著鵝毛大雪的時候,圍上一爐炭火,燒上幾碟小菜,泯上幾口,自得其樂,暖意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