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運好像格外愛開玩笑,給這家人帶來很多肢體上的殘缺,又讓他們擁有樂觀向上的心。這是柞水縣杏坪鎮肖臺村的一家人,現年45歲的小兒子肖青成就是撐起整個家的勵志哥。
難以想象一個小小的家庭可以承受這么多飛來橫禍。19歲的肖青成意外炸傷,痛失右手;砌匠父親肖盛元40歲不慎摔下樓,大腿致殘;二哥肖青虎上山砍柴摔壞了大腦。單身的肖青成30多歲收養一個女兒,養女肖華婷4歲時在街上被郵政車攆成腳部殘疾。
外出打工,單手撐起一片天
19歲痛失右手的肖青成回到家中,村上人聽說后,不但不同情,反而嘲笑他“誰讓你好吃,才會炸魚炸沒了手!”“哎喲,年輕輕的小伙子只有一只手,以后可生活不了咯……”一句句帶刺的話深深剌痛了他的心,摸著僅剩的一點光禿禿的右前臂,他靠著冰冷的土墻失聲痛哭一整夜。接著一個月都不出院門,除了吃飯再不和別人多說一句。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家人的鼓勵下,他開始嘗試著用顫顫巍巍的左手吃飯、練字,身體恢復了,心情也平復了。還學會了燒火劈柴,搟面蒸饃,盡力幫家里干力所能及的活。從需要父母照料到照顧自己,期間的辛酸只有他自己明白。
父親殘疾后,為了不給家人增添負擔,1999年3月,肖青成毅然決然地偷偷離家到云南打工。跑這么遠是因為去近的地方一定會被心疼他的父親拽回來。
他找過好幾個工地,都被拒絕了。有個好心的老板收留他看倉庫,但他想鋪混凝土多賺點,老板半信半疑,讓他先試幾天。別人兩只手六七個小時就能干完的活,他要耗費十幾個小時。他用左手捏著鐵锨把的中間,殘缺的右臂彎夾著尾端用力的鏟起一堆一堆的混凝土,雖然速度比不上別人,但總會加班好幾個小時高質量完成任務。才兩天,殘缺的右前臂全都蹭破了皮,血痕累累。他二話不說,自己裹了紗布接著干。晚上回去紗布滲血,緊緊沾到了被磨得稀爛的皮膚上。咬著牙用鹽水浸泡,拆下紗布后忍痛上藥、包扎,第二天繼續鏟。這種鉆心磨人的疼痛,他一扛就是兩個月。很多工友看不下去要幫忙,他都拒絕了,“讓我鍛煉,我回去要生存的,這必須自己做。”老板和工友都欽佩他的堅韌,從沒有人因為他是殘疾人而瞧不起他。
殘損手臂上厚厚的老繭就是歲月留下的成長印記。他克服了重重困難,在父親受傷后,從感覺天都塌了到重新站了起來,成為了家中的頂梁柱。那一年,他27歲。39歲經人介紹結婚,他和妻子代榮芝感情甚篤,婚后妻子再也不讓他進廚房做飯,可干完農活回來他總是幫妻子燒火做飯。2013年,可愛的兒子降生。還要照顧殘疾的父親和患有冠心病的母親,負擔依然很重,他一直靠打工掙的辛苦錢維持家庭。可他們并沒有因為殘疾、病痛和貧困而籠上陰霾,一家人反而樂觀堅毅,積極進取。
立志脫貧,堅持不懈發展養殖
說起脫貧致富,身為貧困戶的肖青成連連感謝,感謝政府幫扶,感謝政策優惠。這兩年,一有好政策他就抓緊發展產業,積極主動,立志脫貧,“扶貧政策好,政府扶持我們,還得我們自己往起站。”
一進他家小院,眼光就被異常整齊的柴堆和干凈無味的豬圈吸引過去。由于孩子和自身年齡、身體原因,他選擇從外地回到家中,開始發展養殖業。
2015年,他看辦養豬場的老表生意不錯,一口氣買了10只豬仔,起早貪黑,精心養殖,給豬喂的都是沉淀后的山泉水。怕把豬仔曬壞,給豬圈外面掛上塑料紙。老表低價給他提供飼料,豬仔長成后還幫他銷售,一年下來也掙了一點錢。
2016年下半年,又趁熱打鐵養了6頭母豬。但因為經驗不足,2頭病死,他心急如焚,徹夜難眠。多虧縣畜牧局技術指導員的幫助,他也刻苦學習,還自購相關書籍研究技術,情況漸漸好轉。由于市場價滑跌,加上擴建豬圈,購買產床,肖青成果敢地趁著脫貧攻堅東風在信合貸了5萬元扶貧貸款,哥哥幫他湊了5000元,還有打工攢的錢和殘疾人補助,他想要大干一場。
鎮上領導得知他的情況,責怪他不及時反應困難,他卻說:“你們已經幫我很多了,我不能再給政府添麻煩,貧困的人還很多,我的路要自己走。國家的錢我說什么也要還上。”
肖青成每天5點起來給豬準備飼料和青葉,受傷的前臂磨出的老繭越來越厚卻從不懈怠。他養豬跟別人不同,兩天沖一回豬圈,豬圈地面的水泥板干凈得都能照出影子了。這樣,豬的健康有了保證,糞便還可以作為地里的肥料循環利用。他賣了豬仔就趕緊給銀行還貸款。“再苦再累,我也要拼命掙啊!國家政策好,還得咱自己爭氣。”
夫妻二人從不等靠要,除了豬,還養了一些雞和兔子。哪里能掙錢,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他們還撿了些別人不要的地,種玉米、土豆和豆角,一共4畝。每天高強度的勞作,兩人依然樂樂呵呵,雖然收入不高,倒也能維持一大家人的吃喝。大隊干部看到他不停地夸獎,“行,你這小伙子一只手還挺能干的!”信合主任也說:“把錢貸給你,我們放心。”
和善助人,鄰里鄉親點贊稱道鄉親們提起肖青成都豎起大拇指,說他尊重人,不帶稱呼不叫人,誰家有事他都主動幫忙。愛動腦筋的肖青成把自己拐的車油門改到了腳上,把豬糞拉到地里給莊稼施肥,不光上自己的地,還給左鄰右舍送,收莊稼時,開著車到處幫大家運。大伙要給油錢,他從不收。“雖然手上活干不了,我還有肩膀啊。”挑水、擔柴、搬玉米、扛桌子,誰家有事,他都隨叫隨到。
2004年的一天,在河邊洗澡的肖青成聽到哭聲,走近一看是個學生,原來孩子叫陳修德,是旁邊肖臺中學的學生,父親半身不遂,母親改嫁,已經兩天沒吃上飯了。他二話不說,把身上僅有的20塊錢給了孩子,可人家不要,他就勸道:“娃啊,你拿著,以后你就當我是老大哥,你看我這一只手還不是活得怪好的,人要往前看。”耐心開導了一下午,孩子拿著他給的錢買了飯和本子,又笑著回到了學校。后來小陳考到了西安一所高校,如今在商州上班。每次回來總要先到肖大哥門上問好。可以說他點亮了這個孩子昏暗的人生,甚至改變了他一生的路。
肖青成仿佛一株向著陽光生長的胡楊,在生活的荒漠中勇敢昂起頭顱,努力汲取養分,不斷茁壯成長,任憑嚴寒、炙熱和風沙的摧殘,也從不屈服,顯示著在“死亡之海”中屹立不倒的生命之魂。(黃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