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商南縣召開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按照優勢部門、優勢力量、優勢項目、配套資金向邊遠薄弱村傾斜的思路,對丹南13個邊遠村、丹北12個薄弱村的包扶單位進行了調整,把該縣最優的部門、最硬的干部、最強的資金調整充實到邊遠薄弱貧困村,集中優勢“兵力”啃“硬骨頭”。
近期以來,商南縣踐行統籌理念,通過貫徹省市精神、實行要素傾斜、建好用好制度,最大限度增強“三力”,堅決打贏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戰役”。
貫徹省市精神增強扶貧領航力5月19日,省委召開了脫貧攻堅專題會;5月25日,省委召開了全省脫貧攻堅整改視頻會議。市上也相繼多次召開脫貧攻堅工作會議。之后,商南縣委迅速召開縣級領導干部會等會議,全面傳達省市要求和精神,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當前最大的政治、最重要的大局、最大的發展機遇、最大的民生工程,安排部署貫徹工作;縣級領導率先垂范、深入一線抓督查、抓落實、抓推進。
除了縣級領導層面,商南縣持續添力加強貧困村黨的建設,增強扶貧工作領航力。以“五個五”黨建為抓手,堅持實行民情日記制度,建強鎮辦包村干部、村兩委會成員、第一書記及駐村工作隊“四支隊伍”。其中,扎實開展第一書記“回頭望”考核,考核之后,6月上旬將召回成績靠后、履職情況較差的20%的第一書記,并對他們予以調整,切實達到選優配強目標。
同時,積極組建聯合黨支部,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原則,結合脫貧攻堅駐村工作安排,組織155個機關企事業單位與124個村(社區)建成124個聯合黨支部,聯合黨支部書記由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或包扶單位黨組織書記兼任。聯合黨支部在縣委組織部、縣直機關工委和鎮辦黨委的指導下開展工作,支部黨員隸屬關系不變,接受聯合黨支部和原單位黨支部的雙重管理。聯合黨支部實施組織生活聯過、教育培訓聯抓、特色產業聯育、綜合環境聯治、一流支部聯創“五聯行動”;堅持每月至少共同過一次組織生活,每季度圍繞一個主題或內容開展一次教育培訓,每年培育一個特色產業,全面提高農村黨組織的帶富能力。截至5月底,已有22個村組建了聯合黨支部。
實行要素傾斜增強扶貧落實力針對時間緊、任務重、扶貧難度大的現狀,在扎實開展扶貧對象核實和數據清洗的基礎上,商南縣全面實行要素傾斜,增強扶貧工作的落實力。
基礎設施項目向貧困村傾斜。借助省國開行的大力支持,緊扣組織、實施、管理等環節,抓好6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目前在建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按照項目規劃,嚴把質量關,高質量建設貧困村的通村道路、通組道路、村內巷道、便民橋、安全飲水、河堤、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群眾文化廣場等設施,實施危舊房改造、環境整治等,筑牢脫貧“基石”。
財政扶持資金向貧困村傾斜。加大資金的扶持力度,重點抓好財政扶持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對目前縣級財政滯留的資金,縣發改、扶貧等部門5月底前按原渠道收回國庫后,再按報賬程序申請,由該縣財政下撥到各項目產業和項目區。
合作社發展向貧困村傾斜。為持續發展合作社等新型經濟組織,該縣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扶持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實施意見》等文件,著力在政策扶持、服務跟進、資金投入上實行“優先”,積極發展壯大合作社,讓合作社真正成為推動脫貧攻堅、引領特色農業發展的“主力軍”。
包扶干部精力向貧困村傾斜。該縣嚴格落實省委脫貧攻堅“十條鐵規”,按照“主官必須主責”的要求,所有縣級領導勇于克服困難,拿出至少50%的精力和時間抓脫貧攻堅。5月23日,部分脫貧攻堅工作團、牽頭單位和包扶單位調整后,10個包扶工作團、157個包扶單位第一時間組織包扶干部奔赴各自的“新戰區”,對接工作,調研情況,謀劃推進產業發展,確保包扶工作接替有序、無縫對接。建好用好制度增強扶貧內動力毫無疑問,脫貧攻堅是當前和今后的“頭等大事”“頭等難事”,要把大事、難事辦好,沒有制度、用不好制度都是不行的。
商南縣根據省上“十條鐵規”,結合縣情實際,制定出臺了《脫貧攻堅“八個嚴禁二十一個不準”紀律規定》,劃出了嚴禁掛名扶貧、弄虛作假、擅離職守、干擾考核等八大“紅線”,進一步細化了“八個嚴禁”內容,定下了“二十一個不準”,并從嚴執行,確保制度“生威”。
在此基礎上,該縣著力用好“三項機制”增強扶貧的內生動力。把“三項機制”落實貫穿于脫貧攻堅全過程,對表現突出的干部優先予以提拔,激勵干部想干事;對敢想、敢干、敢闖而出現失誤的干部予以容錯糾錯,激勵干部敢干事;對工作成效不明顯、群眾滿意率低的干部,則及時予以調整。其中,該縣農業局近期運用“三項機制”調整任命股室長3人,推薦工會主席1人、局屬單位副職5人。
著眼激勵獎勵,今年,商南縣為駐村(社區)包扶工作隊隊員、第一書記、村“兩委”班子干部進行全面健康體檢,為各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分別下撥1萬元工作經費,為第一書記每人購買300元的人生意外事故傷害保險,將為完成年度脫貧任務的貧困村班子成員每人獎勵一個月工資。
(李治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