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小龍
5月24日,記者一行從商丹園區管委會出發繞行312國道,短短十分鐘不到,就駛進風景如畫、寬敞平坦的亞迪大道,道路兩旁現代化的廠房林立,這就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陜西躍迪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早在兩年前,陜西躍迪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所在地還是一片荒地和一些民房。2015年2月,該公司落戶商洛后,先后計劃投資30億元,建設占地768畝的年產2萬輛新能源客車項目、占地305畝的年產10萬輛純電動汽車項目。如今,兩年時間,年產2萬輛的新能源客車早已完成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也即將完成。同時,年產10萬輛純電動汽車項目也預計后半年完工。一座占地過千畝的現代化綠色智能工廠已經拔地而起!
走進這座現代化工廠,放眼望去,整個廠區處處皆是景觀,一邊是郁郁蔥蔥的綠化帶中點綴著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工藝廠房,倉儲物流、試車跑道、站房食堂等輔助設施布局在周邊,另一邊是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一切都是高起點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一座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已經悄然屹立在了商洛山中,它填補了商洛人對幾十年前“一汽”不曾落戶的遺憾,也將帶動我市裝備制造業的大力發展、促進我市產業轉型升級,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個月創造“商洛速度”
“我們在商洛市委、市政府及園區的幫助下,創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商洛速度!”該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郭金衛告訴我們,躍迪公司一期建設十萬平方米廠房,五萬平方米道路硬化加上相關配套的公共輔助設施及生產四大工藝的設備流水線,除去雨季影響的一個月十三天,有效施工期不到五個月的時間。
“我們是2015年2月舉行的開工儀式,4月底正式動土開工,年底前必須通過國家工信部的驗收,否則將失去客車生產資質。”作為“商洛速度”的創造者之一,也是見證者之一,郭金衛說,公司從一開始就制定了詳細的建設計劃,倒排工期將進度細化到了每一天。
“當時正值夏天,持續高溫對工程是一個極大當汗水浸刺到眼睛時,就到旁邊用水沖一下,又繼續作業。
“項目之所以能取得商洛速度,除了公司自身的精心組織外,最關鍵的還是創新的項目促建機制,是高效的政務服務。”郭金衛說,從項目的征地、拆遷,到辦手續、跑審批等等,市委、市政府及商丹園區在項目的每一個環節都落實有專人跟蹤落實,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都處理在了第一時間。
可帶動上千人實現就業
“來躍迪上班,主要是覺得它實力雄厚,前景光明!”說話的是負責接待外聯部工作人員巨書秀,家住商州區劉灣辦事處張塬村,2012年從商洛學院畢業后,一直在市區一家幼兒園做教師,2015年進入躍迪公司工作。她說,相比之前的幼教工作,現在的工作待遇更好、氛圍更好、環境更好,也更讓她充滿了工作的激情和在總裝車間參觀時,趁著一位滿頭大汗的小伙子喝水的間歇,我們和他聊了一會。原來這位小伙子名叫唐恒,是沙河子鎮西澗人,以前一直在外地從事電氣工作,2015年時聽說家鄉建了一家新能源汽車廠,待遇還不錯,而且離家近,還能照顧老人。于是,他便成了公司總裝車間電氣組的一名員工。 郭金衛介紹,公司現在商洛本地招聘了近300名員工,等十萬輛純電動車項目建成,初步估計能夠帶動當地上千人實現就業。為此,他們公司還與商洛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在商洛職業技術學院創建“躍迪班”,一方面能夠幫助貧困學生解決上學問題、就業問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給他們公司培養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