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李沖)丹鳳縣按照“園區承載、龍頭帶動、示范引領、自主創業”的發展思路,扎實推進產業脫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園區承載。按照“做精省級園區、提升市級園區、培育縣級園區”的總體思路,全面提升華茂、民樂、萬灣和丹鳳葡萄等9個省市級園區。目前,萬灣園區利民專業合作社蔬菜種植園安裝了數據采集系統、視頻監控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遠程控制系統、數據處理系統和專家系統,設施蔬菜生產邁入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時代;民樂公司建成蔬菜產品展示大廳,開設電商網店2個。庾嶺鎮以尚林紅豆杉有限公司為主體,打造集保護與開發、旅游與觀賞于一體的紅豆杉產業園,新發展紅豆杉育苗26棚;武關鎮依托華薇茶葉、金銘茶葉兩個專業合作社打造縣級農業園區,新發展茶園600畝、科管2000畝、實施綠色防控5000畝;土門鎮實施金鐘循環農業園區建設,新發展香椿1000畝、冬棗750畝,一鎮一園區的產業化格局基本形成。
龍頭帶動??h上圍繞種植、養殖、林果、中藥材等十大類產業,重點扶持秦鼎茶葉、華茂牧業、商山丹水、東興藥業等十大龍頭企業,鼓勵通過訂單生產、股份合作、吸納就業等方式與貧困戶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形成扶持一個龍頭、壯大一個產業、引導一個行業的發展模式;以食用菌產業為主的商山丹水食品有限公司通過外引內聯、企業引領、自主發展的模式,引進雙孢菇生產項目,計劃在4個鎮辦建設雙孢菇生產大棚300個,建設雙孢菇深加工生產線1條,全產業鏈發展雙孢菇產業。目前龍駒、武關2個鎮的產業基地已落實,庾嶺鎮窯溝村建棚原材料已到位;安森曼葡萄酒堡主體基本竣工,棣花陳家溝葡萄公園一期建設全面完成,二期正在做設計評審,棣花鎮“旅游+扶貧+金融”的旅游扶貧模式正全面推進;華茂公司在武關鎮段灣村實施的10個三代大棚建設選址等前期工作已完成;凱農魔芋有限公司的千噸氣調庫正在安裝設備。
自主創業。制定《財政專項資金產業化扶貧項目管理辦法》,采取產業扶貧項目到戶、資金到項目、措施到人的扶貧措施,支持貧困戶自主發展種植、養殖和加工等特色傳統產業項目,走可持續脫貧致富新路子。巒莊鎮、庾嶺鎮以天麻、豬苓、茯苓為主的藥用菌產業50萬窩;竹林關鎮、土門鎮以金銀花、白芨、天南星為主的中藥材產業6000畝;庾嶺鎮石門塬村種植黃花菜300畝,和平村種植千香花150畝;商鎮魚嶺村種植黃花菜300畝;巒莊鎮街坊村、河口村建成魚池20畝;寺坪鎮趙塬村、寺坪村、牌樓河村集中連片種植馬鈴薯800畝、種植雜糧2000畝,特色種養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機制健全。不斷深化創新產業脫貧信貸機制,大力推行“產業貸”“特惠貸”等金融扶持模式,切實解決貧困戶和經營主體發展特色產業信貸難、擔保難的問題,全力破解產業脫貧融資難題。目前,已收到28家經營主體的“產業貸”融資項目,落實“產業貸”資金1000萬元、“特惠貸”資金2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