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王榮金)走進位于陜鄂交界鄖嶺山頭的海螺宮村,一個充滿勃勃生機和有著無窮發展后勁的小山村呈現眼前:道路硬化民居環境改造、松子加工廠工地處處一派繁忙,才冒出地膜的玉米苗、洋芋苗在清風中搖頭晃腦,三三兩兩的農民正在給玉米間苗,給洋芋和連翹地鋤草,有人在為即將下種的天麻基地、高山蔬菜基地整理地塊……
山陽縣楊地鎮海螺宮村立地條件差,高寒作物成熟期時間長,群眾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返貧率高。為了解決海螺宮村脫貧困難問題,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張崗嶺將這個村作為自己扶貧聯系點,親自到該村調研規劃,提出“要把海螺宮村建成脫貧攻堅示范村”的要求。山陽縣委、縣政府及時調整了海螺宮村包扶工作隊,調整充實了駐村工作隊,在縣上抽調國土等13個職能部門聯手包扶。市、縣、鎮、村四級聯手,加大投入,大力改善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致富產業,強力推進該村按期脫貧,同步邁進小康社會。
在產業發展上,采取短、中、長產業發展結合的思路合理布局,現已完成連翹種植新栽2000畝,野生科管2000畝,完成地膜洋芋500畝;還規劃了高山蔬菜、養殖、藥材種植等貧困戶收入項目。結合當地有豐富松子資源優勢,積極招商引資,動員本村有識之士返鄉創業,開發建設松子加工廠。通過集體山林和群眾承包松林入股、當地貧困戶到企業就業等形式,帶動農民增收脫貧。結合產業發展,引導貧困戶成立產業合作社,真正結實貧困戶與專業合作社、產業大戶之間的共贏鏈條,確保貧困群眾通過發展產業穩定脫貧。積極籌建成立松子加工有限公司,村集體以資源入股分紅,取得收益。種植天麻1萬窩,高山蔬菜30畝,預計村集體年收入15萬元以上,有效解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問題。積極爭取產業發展資金100萬元,申請國開行支持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金860萬元,專項用于海螺宮村的道路建設、小型水利建設、農村環境整治和民居改造工程,目前正在有序推進。全村規劃建設飲水設施29處,現已有4處動工,計劃8月底前全部投入使用,電網改造升級工程計劃6月底前全面完成,4月底前已完成通訊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