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張少杰)丹鳳縣把脫貧攻堅作為追趕超越道路上最大的責任和政治擔當,以貧困戶脫貧致富為核心,綜合施策、夯實基礎、健全機制,實現全年51個貧困村出列,2.58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強力推進產業脫貧,把產業脫貧作為治本之策,大力推行“三帶一創”扶貧模式,按照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門路、人有創收技能的思路,突出養殖、林果、種植等“十大產業”,發揮創業能人和產業大戶帶頭作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創新幫扶帶動模式,打造產業園區和特色產業帶,每鎮打造2個產業脫貧示范村,建成棣花旅游產業脫貧示范鎮和土門循環農業特色示范鎮,增強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大力發展勞務產業,引導4800名貧困群眾實現就業脫貧;實施“光伏扶貧”,帶動300戶群眾增收致富。加大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設立3000萬元貸款擔保資金,鼓勵引導金融機構提高農戶貸、產業貸、特惠貸額度,全年投入產業扶貧信貸資金3億元以上,培育一批帶動貧困戶長期穩定增收的優勢產業,確保龍頭企業或產業合作社在貧困村覆蓋率達到70%以上、產業脫貧的貧困戶參與率達到80%以上。
加快推進移民搬遷。深入開展移民搬遷“決戰年”活動,嚴格落實易地移民搬遷政策,啟動龍駒趙溝、寺坪劉家村、武關鎮武關村和棗園村、花瓶子花中5個集中安置點建設,加快商鎮老君六、七、八期以及巒莊街坊五期等4個集中安置點建設,全年建成易地移民搬遷房3665套,搬遷12460人;完善各安置點公共服務設施和產業配套,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深入推進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緊盯貧困村退出標準,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用好國開行基礎設施貸款,按照每村300-500萬元標準,突出“有安全住房、道路暢通、飲水安全、電力入戶、有標準衛生室”等內容,實施51個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改造危舊房1500戶,改善貧困村面貌,把貧困村建成美麗鄉村。
抓好脫貧扶持政策落實。夯實各級幫扶責任,統籌落實教育脫貧、健康脫貧、生態脫貧、兜底脫貧、精神文化、社會幫扶等政策措施,完善政府救助、社會救助和保險救助“三位一體”救助機制,推進脫貧線和低保線“兩線合一”,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程序全部納入農村低?;蛱乩藛T供養范圍,實行動態管理下的按標準施保,真正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切實防止因學、因病、因災致貧返貧現象發生。同時,要建立長效機制和協作機制,加大與南京雨花臺區在人才引進、勞務協作、設施援建、招商引資等方面的扶貧對口協作,借力推進脫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