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市圍繞追趕超越和“五個扎實”要求,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城鎮居民收入實現穩步增長。調查顯示,一季度我市城鎮居民收入7300元,同比增長8.4%,較上年同期提高了0.9個百分點,增速呈現回升向好趨勢。
一、主要特點
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市城鎮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9%)0.5個百分點,在全省各市區中位居第一;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速呈現加快趨勢,較上年同期提高了0.9個百分點。
2、工資性收入貢獻率最大。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5087元,同比增加392元,增長8.3%,對可支配收入的貢獻率為69.9%,拉動可支配收入增長5.8個百分點,是拉動居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
3、轉移性收入增長最快。在四項收入中,轉移性收入增長最快,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轉移性收入1079元,同比增加162元,增長17.6%,拉動可支配收入增長2.4個百分點,是拉動居民收入增長的重要因素。
4、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小幅波動。財產性收入小幅增長,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396元,同比增加20元,增長5.3%,拉動可支配收入增長0.3個百分點。經營凈收入微降,人均經營凈收入738元,同比減少了11元,下降了1.4個百分點,影響可支配收入下降了0.2個百分點,由于經營凈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較小,對可支配收入增速影響不大。
二、增收原因
1、政策增收因素。2016年下半年行政事業單位調整工資標準、提高離退休金標準、低保標準、最低工資標準等政策的翹尾影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和大病保險辦法等惠民政策深入推進,報銷醫療費收入大幅增長,有效增加了居民的轉移性收入。
2、就業創業帶動。2017年,全市實施積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降低返鄉創業門檻,提供創業便利,落實稅費減免政策,降低創業成本,在金融、用地等給予優惠,調動了居民創業積極性。一季度全市新增城鎮就業4808人。
3、全域旅游帶動。我市加大旅游宣傳力度,出臺了系列旅游優惠政策,極大地拓展了客源市場。1-3月全市接待游客833.58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45.434億元,分別增長22.52%和24.82%,帶動了從業人員收入增長。
三、存在問題財產性收入增長乏力。居民財產性收入來源單一,房租、銀行利息是居民財產性收入的主要來源,其中出租房屋收入繼續保持穩定增長,但銀行利息受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影響,利率處于較低水平,利息收入呈現負增長,制約了財產性收入增長。
經營凈收入有所下降。一是網上銷售對傳統消費市場帶來巨大沖擊,造成大量消費外流,對實體店鋪的經營收入造成了不利影響;二是市場競爭激烈,經營成本中房租、水電價格及人工費支出逐年上漲,銷售總收入雖不斷提升,但經營凈收入有所回落。
四、對策建議
1、拓寬收入來源,優化收入結構。進一步引導城鎮居民家庭收入多元化發展,繼續提供免費創業培訓,積極鼓勵居民自主創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導城鄉居民轉變和更新理財觀念,充分利用家庭閑散資金和閑置的固定資產,選擇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獲得更多的財產性收入,拓寬城鎮居民非工資性收入來源渠道,優化收入結構。
2、提高社保水平,增加轉移收入。應盡快研究落實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調整政策。適當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和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加強對低收入群體的直接救濟與援助力度,切實解決好低收入的基本生活,同時積極穩妥地推進基本醫療及教育援助。
3、創新增資政策,增加職工工資。建立與經濟增長聯動的工資增長機制,實施具有普遍影響力的增資政策措施,著力提高全市各類人員的收入水平。(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