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董楠)為創造有利于我市民間投資、民營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我市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實施“追趕超越”的著力點,為建設創新美麗幸福商洛作出積極貢獻。
堅持多措并舉,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有效承接省級下放核準事項,完善企業投資項目備案制度,進一步下放投資項目審批權限。按照“非禁即入”的要求,加快健全完善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切實營造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投資環境,放款民營資本投資領域,優先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的PPP項目,提高民間資本回報率。堅持“育小、扶中、抓大”的原則,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培育行動計劃,對新進規模以上民營企業,爭取省、市獎勵外再給予適當獎勵,推動民營企業梯隊成長集群發展。鼓勵民營企業依托高校深度融合,并將民營研發中心科技成果在市內優先轉化,對認定的“瞪羚企業”提供一定額度免息周轉資金。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陜西自貿區建設發展,抱團“一帶一路”,開拓國際市場。對中國民企500強在商洛建立總部或區域性分支機構的,在爭取省政府100萬元獎勵的同時,市、縣區政府再配套獎勵100萬元。引導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新經濟和現代服務業,鼓勵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
破解融資難題,切實降低企業成本。將強市、縣區兩級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安排一定數額的專項資金,與“互保金”共同構建重點民營企業貸款信用平臺和補償機制,商業銀行要下放小微企業信貸審批權限,加大對縣域與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引進省內外擬上市企業將注冊地遷至商洛,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同時,切實降低企業制度性成本。市、縣區視財力狀況,加大對中小企業發展投入,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縣域工業集中區標準廠房建設及融資擔保獎補。
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全市政務服務“一網通”平臺建設,嚴格落實投資項目審批首問負責制,積極推進“一站式”受理、“全流程”服務,受理部門一家負責到底。同時,建立透明、規范、高效、協同的監管機制,進一步加強對下放縣級行政審批事項后續監督,確保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落到實處。發揮“互聯網+”作用,進一步加強市、縣區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對獲得省級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的,爭取省上給予不低于50萬元的獎勵支持。
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加強民營企業和商會組織黨的建設工作,健全和完善統計監測制度和激勵機制,推動各項扶持獎勵政策落地生根,讓民營企業真正享受到政策支持,有更多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