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李小龍 王濤 王聰)家住商州區牧護關鎮閔家河村的六旬老人王生成,從2015年以來,通過給雞蛋蓋章的方式來講誠信、樹品牌,使自家的土雞蛋在市場上“獨樹一幟”供不應求。3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閔家河村,找到了王生成老人,就“土雞蛋蓋章”這一創新舉措探個究竟。
老人給土雞蛋逐個蓋章記者見到王生成老人時,他正坐在院子里,小心翼翼地逐個給雞蛋蓋章。
“我養的雞,吃的都是糧食、菜和草,下的蛋是真正的土雞蛋!”說起自己散養的土雞,66歲的王生成臉上充滿了自信。隨即,王生成將記者拉向養雞場。只見在路邊開闊的地里,有上百只雞或是在吃玉米、草,或是三五成群在追逐。王生成說,村里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地都不種了,自己去年就拾掇了三畝多地種菜、種糧,其中有六分地的胡蘿卜、白蘿卜,專門用來喂雞,最近還打算再種三分地的菠菜,再加上漫山遍野的野菜、草,以及家里種植的玉米、大豆,供養200只雞不成問題。
產蛋量低但質好不愁銷
“別看我66歲了,但我經常鍛煉,身體還硬朗!”王生成說,他家散養的土雞,因沒吃飼料,所以產蛋量低,每天產蛋9斤左右,他每隔三天,就要騎著摩托車,馱著雞蛋到商州城區去賣。王生成養雞八年,開始時,經常是在黑龍口集市上賣雞蛋,從三年前開始,他就固定在商州城區的團結路及桂園小區門口出售雞蛋,每次很快就賣完。
“在雞蛋上蓋章始于前年,當時經常有幾個人在我這買雞蛋,然后又混入飼料雞蛋,拿到別處以次充好,說成是土雞蛋來出售。”王生成說,做人要講誠信,做買賣更要講誠信,于是他找這幾個人理論,但他們就是不承認。萬般無奈之下,自己就想出了給雞蛋蓋章的方式。
后來,王生成花18元刻了“生成散養”字樣的章子,只要是他賣的雞蛋都會逐個蓋章。王生成說,這么做主要是為了講誠信、樹品牌,讓買雞蛋的人心里踏實,萬一顧客覺得自己賣的雞蛋不好,都可以直接來找自己“麻煩”,會以一換二、換三給予賠償。
“現在在我這里買雞蛋的人,基本上都是回頭客。”王生成說,雞蛋上蓋章這一“誠信經營”讓他嘗到了甜頭,自己的土雞蛋供不應求,以后還會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