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王滿強 記者 劉婷)日前,市植保站發布全市農作物病蟲害趨勢預測,預計2017年我市糧食作物病蟲草鼠總體為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約400萬畝次。全市農業植保部門將通過強化病蟲監測預警、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做好小麥、馬鈴薯中后期“一噴三防”等措施,保障全市糧食作物生產安全。
今年,小麥條銹病呈發病早、范圍廣、擴展快、發生重等特點,對小麥生產安全威脅大。去冬,我市已在商南、山陽2縣2鎮3村先后發現小麥條銹病發生,目前已在商南縣湘河鎮、山陽縣漫川關鎮擴展至多個發病中心,發生面積4100畝。據預報,今年小麥病蟲總體呈中等至偏重發生態勢,發生面積約220萬畝次。其中,小麥條銹病在南部低熱區偏重發生,小麥穗蚜在全市偏重發生,麥田雜草局部偏重發生;玉米病蟲總體為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約105萬畝次。其中,玉米大斑病在冷涼山區偏重發生,二代玉米螟在全市偏重發生;馬鈴薯病蟲總體為偏輕—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約60萬畝次。其中,馬鈴薯炭疽病、黑莖病、黃萎病等新傳入病害呈逐年加重趨勢;農田害鼠偏輕發生,發生面積20萬畝左右。
據市植保站工作人員介紹,面對暗藏的病蟲草鼠隱患,市農業植保部門將充分調動各縣區病蟲監測網點開展糧食作物重大病蟲害動態監測,做到定期監測、準確發布預報,及時傳遞病蟲害信息,確保病蟲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并利用廣播、電視、網絡、手機等媒體發布病蟲預報、預警信息,提醒農民提早防治,依托全市53個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組織,將開展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同時,還將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指導農民進行科學防治,尤其要做好小麥春季病蟲草害防治和中后期小麥、馬鈴薯“一噴三防”技術指導服務,利用農民田間學校、“科技之春”宣傳月等活動,向農民傳授病蟲草鼠防治技術和科學用藥知識,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水平,確保全市農業豐產豐收,切實保障農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