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王文鋒 王帥)近年來,商洛市不斷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這種現象逐漸成為歷史,基本實現全市農村“面上不見垃圾污水”目標,農村人居環境質量逐年提升。
齊抓共管農村環境
綜合整治工作水平提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環境問題,市委首次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寫入2016年度工作要點,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長效管理機制建設被列為市委重點調研課題。市三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將“建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長效管理機制”的代表建議列為市政府2015-2019年辦理的頭號議案。市政府出臺了《商洛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長效管理機制建設實施意見》,下發了《關于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意見》,明確了部門職責和任務。市政府常務會多次專題研究環保工作,召開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現場會,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市政協專題調研農村以垃圾污水為重點的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環境整治模式多元化
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觀
環保部門幾年來積極推廣、應用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處理新模式、新技術,得到了省環保廳的肯定。去年建成9處垃圾填埋場、1處垃圾中轉站,42處生活污水處理工程,62處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17處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程,以及多個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等配套設備項目和農村環保宣傳教育項目。這些項目建成運行,預計每年可處理農村生活垃圾近10萬噸、污水100多萬噸,農村25萬人將直接受益。據調查,商洛71%的群眾認為身邊的環境質量逐年提升,92%的村民對自身居住的環境表示滿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作用已初步顯現。
村鎮整治隊伍初步建立
長效管理機制不斷健全
市上成立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商南、丹鳳、商州、洛南、山陽成立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辦公室。商南各鎮成立了環保工作站和農村環境治理辦公室,丹鳳、商州、鎮安等縣區在鎮經濟辦公室明確了環保職責,確定一名副鎮長和一名干事兼職環保工作,鎮安縣高峰鎮、鐵廠鎮確定了專職環保干部。丹鳳竹林關、商南金絲峽等鎮成立了專業的環保公司,全市1200多個公益崗位有力補充了村組保潔隊伍。
與此同時,市、縣區政府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以行政首長、路長、河長等為代表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基本形成,“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置模式不斷完善,人工濕地、一體化設備等成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主要手段,制度建設成為農村環境管理的硬約束和環境整治的硬導向。商洛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