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思想認識的不斷通過,人們對城鎮建設和管理工作給予了傾情關注,全力支持,密切配合,齊心協力,扎實工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苦干實干,艱苦創業,真正形成了人民城鎮人民建,人民城鎮人民管,建好城鎮為人民的強大思想動力和工作格局。
天道酬勤碩果累累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由于全市上下齊心協力,搶抓發展機遇,強力推進城鎮建設,全市城鎮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不妨將其變化概括為“商洛城鎮建設三部曲”——
第一部曲: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城市品位不斷提升。
全市實施重點項目163個,完成投資117.9億元。堅持城為民建、市為民享,“一體兩翼”中心城市格局初具雛形,“十大城建”“十大棚改”穩步推進。相繼完成了環城北路、商鞅大道東段、龜山路網、丹南片區路網、蓮湖公園南擴、金鳳山公園、龜山公園、市級體育中心、市區污水管網等一批重點工程,商丹、商洛兩條城市干線建設進展順利,南秦新區、蟒嶺綠道建設全面啟動,市文化藝術中心、新建商洛中學等大型公共工程加快推進,城市功能日趨完善,聚集作用日益顯現。目前,中心城區面積從2011年的19.5平方公里擴大到26.5平方公里,為進一步建設中等城市奠定了基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撤地設市以來,市區先后建成縱向的四條大道——州城路、江濱大道、環城北路和商鞅大道,其中7.0公里的環城北路和7.9公里的商鞅大道僅僅用了5年時間就全面完成了修建任務。這兩條大道,不僅成為商洛經濟騰飛的大道,而且是中心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還有4公里多的商鞅大道西段江畔即將建成銀杏公園,期間還設有景觀橋梁、臨江茶秀等設施,城市品位為之大大提升。不難想象,隨著該園的建成,每年一到深秋,金黃色的銀杏樹葉一望無際,目不暇接;傍晚丹水共金葉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那情那景必將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的確,如今,商州的居民越來越深深地感受到生活在這里是一種福氣!
第二部曲:縣城建設突飛猛進,縣城面貌煥然一新。
數字是枯燥的,可是往往只有數字才是最最具有說服力:縣城面積由2011年年初的38.69平方公里至2015年年底的54.79平方公里,增長41.6%;縣城人口由2011年年初的32.13萬人至2015年年底的44.89萬人,增長39.7%;城鎮化率由2011年的36%至2015年的49.53%,增長13.53%;各縣縣城均建成污水垃圾處理廠并投入使用,成為全省第一個實現縣縣建成垃圾污水處理廠的市;商南縣、丹鳳縣、山陽縣、鎮安縣、柞水縣五縣分別榮獲2011、2012、2013、2014和2015年度全省縣城建設先進縣光榮稱號,獲得省政府獎金2500萬元。
第三部曲:小城鎮建設如火如荼,亮點紛呈。
全市98個鎮辦,86個鎮,目前共有各類重點鎮26個。其中,全國重點鎮12個,省級重點鎮7個(省級示范鎮2個,文化旅游名鎮4個,省級跟蹤指導考核市級重點鎮1個),市級重點鎮17個。2011-2015年商洛小城鎮建設共獲得省政府支持獎勵資金1.37億元、土地指標3900畝;市政府拿出1400萬元獎勵市級重點鎮建設工作。
近年來,全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全力推進重點鎮建設,可謂一路高歌,捷報頻傳:沙河子重點示范鎮連續四年全省排名第八;文化旅游名鎮漫川關鎮連續三年排名全省前茅;省上跟蹤指導考核的市級重點鎮商鎮連續三年排名全省第五;云蓋寺鎮奮力拼搏、迎頭趕上,進入全省第一方陣。這些記得住鄉愁的名鎮,猶如鑲嵌在秦嶺深處的一串珠寶,增添了商洛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