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當下,老年人的生活待遇與權益保障逐步好轉。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衣食住行、老有所養等方面,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困難困擾,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現象時有發生。而老年人作為弱勢群體,由于法律知識的缺乏,很多老年人在利益受損時,不知道如何為自己維權,也找不到合適的維權途徑。其實,老年人要維護好自身權益,不外乎兩個因素。自身因素體現自身力量,是維權的基礎,社會環境因素,體現社會的綜合力量,是維權的強大動力,二者直接決定著維權的效果。
老年人要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首先要學法、懂法、用法,利用法律武器依法為自己維權,在夫妻關系、子女關系、鄰里關系、財產分割繼承等方面的處理上,既要妥善處置,又要留有余地;在社會交往中,要克服經驗主義、個人主義的思想傾向,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的事情,不輕易隨便參與各種投資、融資、抽獎活動,遇事要與子女通氣,防止上當受騙給自己帶來麻煩。如此,就減少了人為因素給自身帶來的困惑,從而增強自我防范意識。
全社會形成關愛氛圍,使所有的老年人都能感到大家庭的溫暖。有的老人一生養育多個子女,到頭來居無定所,生活無著,四處上訪,這種不贍養老人、虐待老人的現象時有發生。針對這些問題,一是要加強對青少年的傳統美德教育孝德教育,讓孝道家風傳承于每一個家庭,讓孝道理念鐫刻在每一個人心中,努力營造一個孝老、尊老、敬老的濃厚氛圍。二是老年協會、老年學會、老年維權中心應承擔起這一社會責任,搞好社會調查,做好宣傳和輿論引導,及時掌握老年人的需求和動向,組織老年人參加一些社會活動,互幫互助,排解孤獨情緒。對那些打罵、虐待老人的現象,老年協會、社區、村組要及時報請公安機關,情節嚴重的要依法懲處;法律援助機構要為老年人維權當好參謀助手,敢于為老年人維權說話。對那些生活有困難的老年人,民政部門應給以救濟救助,符合條件的要及時給以保障或到敬老院集中供養。(余傳鋒)
老年人要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首先要學法、懂法、用法,利用法律武器依法為自己維權,在夫妻關系、子女關系、鄰里關系、財產分割繼承等方面的處理上,既要妥善處置,又要留有余地;在社會交往中,要克服經驗主義、個人主義的思想傾向,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的事情,不輕易隨便參與各種投資、融資、抽獎活動,遇事要與子女通氣,防止上當受騙給自己帶來麻煩。如此,就減少了人為因素給自身帶來的困惑,從而增強自我防范意識。
全社會形成關愛氛圍,使所有的老年人都能感到大家庭的溫暖。有的老人一生養育多個子女,到頭來居無定所,生活無著,四處上訪,這種不贍養老人、虐待老人的現象時有發生。針對這些問題,一是要加強對青少年的傳統美德教育孝德教育,讓孝道家風傳承于每一個家庭,讓孝道理念鐫刻在每一個人心中,努力營造一個孝老、尊老、敬老的濃厚氛圍。二是老年協會、老年學會、老年維權中心應承擔起這一社會責任,搞好社會調查,做好宣傳和輿論引導,及時掌握老年人的需求和動向,組織老年人參加一些社會活動,互幫互助,排解孤獨情緒。對那些打罵、虐待老人的現象,老年協會、社區、村組要及時報請公安機關,情節嚴重的要依法懲處;法律援助機構要為老年人維權當好參謀助手,敢于為老年人維權說話。對那些生活有困難的老年人,民政部門應給以救濟救助,符合條件的要及時給以保障或到敬老院集中供養。(余傳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