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90后,南昱對快遞工作的辛苦很少抱怨,反而對身邊的一切心懷感恩。他說,為了防止中暑,公司備有霍香正氣水等防暑藥品,每天下午,老板還會給他們買西瓜吃,所以并沒有覺得暑天很難熬。在南昱的印象中,大多數人都很友好,也能理解他們的辛苦,“去年冬天,一位客戶打電話說,他們單位想寄件東西到外地,我去的時候,客戶正在整理,我就坐在他辦公室等,因為太累竟然睡著了。”南昱不好意思地說,客戶見他睡得香,也沒叫醒他,沒想到,這一睡就是2個小時。南昱告訴記者,他也有朋友在西安做快遞員,工資比他要高很多,但是南昱認為,快遞行業發展迅速,對年輕人來說,送快遞只是個過渡。南昱說,曾想過在商洛做智能快件箱,這樣,收件人取貨會更方便,但是經過市場考察后,還是覺得困難重重,目前,他想繼續做這一行,等積累足夠的經驗后再做打算。
一張照片的故事
下午5點半,忙完派件、收件的活,李谷雨回到公司,和同事一起,在倉庫整理、分揀貨物。李谷雨告訴記者,他做了12年的廚師,后來才改行做了快遞員,只因快遞工作自由,能經常和不同的人接觸。在李谷雨記憶里,做快遞以來,有一件事情讓他印象非常深刻。那是2014年冬天的一個清晨,外面下了大雪,積雪足有10公分,天寒地凍中行人格外少,李谷雨照例開著電動車冒雪送貨,走到名人街時,他在雪中送貨的身影被郵管局的一位干部無意中拍了下來,“當時,因為雪太大,那位干部在拍照時還摔了一跤。”李谷雨笑著說,后來,這張照片掛在了郵管局三樓的墻上。
李谷雨坦言,送快遞時,難免會和客戶產生一些誤會,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都是盡快溝通,和客戶達成和解。有一次,一位客戶打來電話,稱自己在網上買的電飯鍋是壞的,要求快遞公司賠償。接到電話后,李谷雨馬上趕到客戶家里,檢查之后,他發現電飯鍋的外包裝沒有破損的痕跡,但是鍋蓋確實是裂開的,判斷可能是在物流運輸中出現了問題。李谷雨向客戶解釋后,承諾將電飯鍋帶回公司由客服聯系廠商、物流協商解決,在妥當的處理下,客戶的態度由憤怒轉為理解。盡管熱愛這份工作,但整天奔波在路上,很容易發生危險,要是遇到事故,只能自認倒霉。“沒有保險,快遞員的安全得不到保障,這是我們最大的擔憂。”
市區某家快遞公司的經理倪某告訴記者,之前,他也曾在外地做過8年的快遞員,后來回到商洛,創辦了現在的快遞公司,那時,店里只有2個人,因為訂單量少,他就親自送貨,一天最多送三四十件。“我還記得,公司才辦起來時,一位客戶欣慰地對我說,商洛終于有了自己的快遞公司。”親歷了商洛快遞行業的興起、發展和變遷,倪某對快遞行業有更深的理解,對員工的辛苦更是理解。“干快遞,最大的困難就是有些客戶不理解,動不動就投訴,有時,還會遇到一些人借投遞之名惡意敲詐,讓快遞員背負了很大的壓力。”倪某說,去年4月,有一個客戶在網上買了一部蘋果手機,當時快遞員派送了3次,客戶都稱自己在外地,后來,該客戶打電話說他第二天就回家了,讓快遞員于前一天下午把快件送到小區門房。后來,客戶電話投訴,說自己沒有收到快遞,和客戶一起去小區調取監控之后,才發現另一個人冒領了快遞,最后,快遞員給客戶賠了2000元。還有一次,公司的一個快遞員在送貨時,接收了一個寄件,當時,寄件人將東西用報紙層層包裹起來,說是有一個手鏈想寄給朋友,要求郵寄內容一欄寫“紀念品”,并稱東西貴重不讓快遞員看。結果東西郵過去之后,收貨人卻不認賬,稱寄件人發的是價值8000元的紀念品,還說自己把收貨的整個過程都錄了下來,在不停的投訴后,快遞員無奈給賠了3000元錢。
“快遞行業競爭激烈,快遞員普遍拿著三四千元的工資,還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希望大家對他們的工作,能多一份理解。”一位業內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