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王向古

在州城的東門口,那些記憶中幾乎沒有改變的一街兩行老舊門面房之間,間隔分布著3家與飲食有關的小店鋪,相互間的距離相近。3家店鋪都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東街的失地菜農開辦的,20多年以來,生意一直紅紅火火。天長日久,就有了“祿祿的包子小絨的面,邵家的點心吃不厭”的贊譽之聲。眼下好多經商者感嘆生意越來越難做,而這3家店鋪前客流如云的場面,竟成了州城東門口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祿祿的包子鋪位于正中間。每天天明開張,10點多收攤,是名副其實的時辰包子。包子的外型和店主祿祿那慢慢變老的面相一樣并不起眼,可那透亮的包子皮和秘制的餡料里透出的清香,再加上餐桌上那一海碗的紅油料汁,硬是讓南來北往的人再也挪不動腳步。年輕人要上班,總會早早趕過來,自己摸一個碗在鍋邊擠著等著。籠蓋剛一掀開,麻利的人伸手就能抓夠一碗,手慢的則會立即將碗扣下去,給自己罩上3個4個。一籠包子,瞬間一掃而空。包子到手的帥男靚女們,或蹲著,或站著,有的狼吞虎咽,有的小口細品,雖然吃相各異,但都是滿臉的快樂享受。那些年長者有的是時間,等大撥的年青人離去,就一邊和熟人們打著招呼互相禮讓著,一邊給老伴和孫子裝上兩袋包子和料汁,悠閑地哼著秦腔小調揚長而去。而這時的祿祿會忙里偷閑的呡上一口燒酒解解乏,邊干邊樂著。這時候的你要是站在人群外,肯定會為這一幅城市平民們其樂融融的場面所陶醉,不由得產生出一種“生活原來會這樣簡單而美好”的心境來。
小絨的鮮面店開在偏西的大巷子口。這個從金陵寺山村嫁到程家來的小媳婦,利用自家只有8平方米的臨街房辦了個來料加工的壓面店。當時這樣的店周圍已經有了好幾家,而且一斤面粉的加工費只有一毛錢,除去電費,一天掙不了幾個錢。但是想到能就近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小絨覺得還是劃算。開張時間不長,人們就品出了門道。小絨為人厚道,和面時盡量少用水,全憑一把子力氣把面揉勻,也總是要反復的多壓制幾遍才切條,雖費時費力還費電,但壓出來的面條比手工面還要鮮亮光滑,下到鍋里湯清面爽,吃起來格外筋道可口。時間一長,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就連30多里外的農村人有了紅白喜事,也愿意拿上幾十斤面粉來加工,圖的是用這里的面條待客主人家有面子。最近幾年,人們圖省事,不喜歡拿上面粉來加工。小絨也就順著大家的意思,自己加工鮮面銷售,可壓面的那些路數一點也沒變,面條還是那樣清爽好吃。于是,無論大太陽下的酷暑,還是寒風中的嚴冬,小絨的店門口總是有好多人心甘情愿的守在那里等待著。好多人建議她去買一臺多輥壓面機,產量高,人省力,收益也會翻番增加,可小絨去外邊看了幾次,覺得還是老辦法壓的面好吃。就這樣,從天亮到傍晚,小絨的兩只手還在不停的忙碌著,偶爾會抬起頭來,對那些守候的人們歉意的笑一笑。
邵家的“東街食品店”開在東邊的路口上,加工生產各式點心和元宵、油糕等節令食品。邵師傅心眼活泛,愛鉆研琢磨,他曾經去過好多地方,考察學習食品生產技術和經營之道;他在堅持傳統工藝的同時,又不惜代價對烘焙設備更新換代,努力提高產品質量;生產的食品既保持著北方特色的品質和口味,又嘗試著加入南方的飲食文化元素,改良版的各式點心酥軟糯香,咸甜相宜,很快就受到廣大吃貨們的喜愛,加之邵師傅一直堅持薄利多銷的經營理念,產品質優量足價格適中,經常供不應求。節令食品更是品種繁多,元宵餡料充足內容豐富,油糕外脆內酥份量十足。每逢節日前一個多月開始生產,店門口就排隊等候,有的圖個先嘗先吃為快,有的早早買來饋贈親友爭個面子。等到臨近節日的那幾天再去買時,對不起,只有勞煩你在人群里擠一擠了。
- 相關閱讀
-
真抓實干催生核桃豐收季
——我市核桃產業發展調查丹鳳縣四方嶺核桃園 中省市媒體在洛南縣關帝廟采訪 商州區上河村標準化核桃園 山陽縣核桃深加工企業 文/圖 記者 劉婷 方立 盛夏的商洛山區,溝壑丘陵被一片濃綠覆...
-
商洛市民救治一受傷幼鳥
本報訊(記者 楊鑫)7月26日下午的一場雨讓不少人措不及防,在北新街中段藥材公司上班的趙先生,在單位院子空地上發現了一只受傷的小鳥。后送至市動物保護站,經專家鑒定此鳥為生活在秦嶺腹地一種名為雨燕的鳥類...
-
312國道藍商段實施交通管制
本報訊(薛丹江)7月29日,記者從商洛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商州大隊獲悉,8月1日至9月30日312國道藍商收費站至構峪收費站段將實施交通管制。 據了解,因312國道商州至丹鳳段改擴建施工、商洛市城區商鞅大道西段施工...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