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李敏 張瑞)5月27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環境質量狀況新聞發布會,通報了2015年全市環境質量、空氣質量等情況。據悉,去年以來,我市多項環保重點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市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環境監管能力顯著提高,全社會環境意識明顯增強。
“商洛藍”306天 居全省第一
2015年,市環保局嚴格落實減煤、控車、抑塵、增綠等措施,對中心城區170家222臺燃煤鍋爐全部拆改到位,在全省率先完成中心城區燃煤鍋爐拆改任務。累計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輛11884輛,占全年任務的181.57%,居全省第一。全年大氣監測365天,市區空氣質量達到或好于二級以上天數為306天,占總天數的83.9%,連續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對照新標準監測的六項污染物指標,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值超標,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年平均值未超標,降塵強度同比小幅下降,無酸雨現象。
丹江出境水質達Ⅱ類 高于省考標準
我市在陜南三市率先開展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5年投資近10億元,啟動實施了8類105個治污項目,丹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高于省考Ⅲ類標準。丹江等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機制和經驗相繼被省環保廳全省推廣。丹江、洛河、金錢河、銀花河、干佑河等9條主要河流20個監測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功能區標準。全市10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100%達標。
農村環護全面開展 百萬人口受益
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印發《商洛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長效管理機制實施意見》,加大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和生態創建力度,全面完成了第一輪3縣33個鎮168個村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示范項目任務,通過示范輻射帶動,受益人口104.4萬人,占全市農村人口45.3%。2015年全市七縣區全部納入新一輪國家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縣區范圍。同時,全市已獲得命名的國家級生態示范區1個,省級生態鎮26個、省級生態村23個,市級生態鎮70個、市級生態村137個。在2015年全省組織的環保監測調查中,全市環保民意滿意率為89.33%,比2014年提高兩個百分點。
環境監察執法不斷加強 30多家違法企業受罰
我市出臺環境執法監管網格化管理實施意見、流域河長制管理工作機制、重點污染源企業掛牌管理、企業“黑名單”等一系列加強環境執法監管的新舉措。在全市環境保護大檢查中,去年累計出動環保執法人員2100人次,檢查企業931家(次),責令停止建設9家、停產整治30家,限期整改62家、關閉取締22家、立案處罰38家,罰款125.2萬元。
據悉,今年“6·5”世界環境日期間,我市將開展環保宣傳“五進”、環保攝影展等系列宣傳活動,號召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加大對環保工作的宣傳,傳播綠色理念,倡導低碳生活,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環境發展的良好氛圍,確保空氣質量和各類水體環境質量等持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