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有良 馬澤平
從總理視察云蓋寺花園移民搬遷集中安置區,到央視報道竹林關江北移民搬遷社區新生活,我市陜南移民搬遷工作不斷創造著“商洛速度”的新傳奇。近日省上在商洛召開陜南移民搬遷工作觀摩現場會,我市2015年度移民搬遷工作以100.5的高分位居第一,省政府通報表彰并獎勵600萬元。副省長莊長興對我市移民搬遷工作給予高度肯定,贊揚“商洛市委、市政府近年來移民搬遷工作成效十分顯著,做法十分生動,經驗彌足珍貴,體現了‘嚴和實’的工作態度,值得借鑒和學習。”
據介紹,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市委、市政府深入開展移民搬遷“規范提升年”活動,著力抓建設、強配套、嚴管理,用一年半的時間,使陜南移民搬遷考核排名從末尾躍升到了第一,創造了陜南移民搬遷的“商洛速度”。僅去年移民搬遷2萬戶74340人;建設集中安置點87個,集中安置率達到96.39%;截至今年2月底,安置房主體完工18743戶,搬遷入住6834戶。我市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相繼引起了各大媒體的關注,去年12月17日,《陜西日報》以《商洛:立下愚公移山志 打贏移民搬遷戰》為題,進行了深度報道;今年1月13日,央視《新聞聯播》節目,對我市移民搬遷進行專題報道。
從排名末尾到躍升第一,澆灌數字花開的是奮斗的汗水。去年以來,我市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按照“城鎮為主、園區承載、大點支撐、千戶聯建”的工作思路和“三靠”(靠城、靠鎮、靠園區)“三搬”(集中搬遷、大點搬遷、上樓搬遷)原則,搶抓機遇,創新方法,促使移民搬遷工作步步攀升。堅持對象、規劃、信息三個精準,夯實了移民搬遷的基層基礎,全年核定搬遷對象18.2萬戶68.16萬人,確保6.9萬戶26.12萬名貧困搬遷對象精準無誤;突出工作思路、安置方式、推進舉措三個轉變,壓茬推進項目,重點建設丹鳳竹林關、鎮安云蓋寺等5000戶以上大型縣域集中安置區12個,打造500戶以上集中安置點72個,促進人口聚集;做到設施配套、項目管理、資金監管三到位,全面推行精細化管理;實施產業培育、就業安置、技能培訓三大工程,把移民搬遷與特色城鎮、美麗鄉村及產業園區建設相結合,采取園區企業就業一批、城鎮經商一批、勞務輸出一批、社區服務和公益崗位安置一批的辦法,大力實施雨露計劃、人人技能等教育培訓工程,對搬遷對象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引導搬遷戶“大眾創業”,重點發展特色種養、農副產品加工、商貿餐飲、交通運輸、鄉村旅游等產業,確保增收致富;同時推進四房融合、社區管理、舊宅騰退三大創新模式,回購保障房、商品房7548套,騰退舊宅2.5萬戶8252畝,為房地產“去庫存”探索新路子,將65個移民新區納入社區管理,238個并入臨近村或社區管理,有效解決了搬遷群眾社保、就醫、就學等問題;強化政策、組織、機制三大保障,細化搬遷政策標準,實行每月督查排名通報,建立“區縣委書記擔責、區縣長掛帥、常務副區縣長主抓”的領導推進機制,強勢推進移民搬遷工作順利開展,目前我市移民搬遷工作已探索出了一條統籌城鄉、科學搬遷、持續發展、富民強市的路子,步入了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我市還將完成9.2萬戶34.5萬人的移民安置任務。市委、市政府將以安置房和配套項目建設、產業發展和后續管理、搬遷信息化和精細化管理、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為重點,不斷加大陜南移民搬遷的創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