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3月2日頭版《柏槐原家的良好家風》一文,講述了原姓家族長輩的教誨就像涓涓細流浸潤著后輩的成長,雖然他們很平凡,很普通,卻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家風的內涵,把最珍貴的品質潛移默化傳給了子孫后代,直接影響一代代人的價值觀。我們應該為有這樣的好家風而自豪,也應該在更深的意義上思考那些被我們丟掉了的好家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tǒng)風尚。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注重家庭、家風建設,傳統(tǒng)家風可以歸結為“仁義禮智信”五常,和“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德。而社會大環(huán)境的改變讓家風的內涵在不斷地豐富,以家風家教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新途徑。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風是道德在每個家庭當中的傳承,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它有一種無聲的力量,是一種最基本、最直接、最經(jīng)常的教育,家風在每代人的心里沉淀著,潛移默化影響著,引領著每代人的人生,并在他們待人接物之時顯現(xiàn)出來。傳承好的家風,必然能影響、促進形成好的政風和社會風氣,有著良好家風的社會,必定是一個健康向上、文明進步的社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傳承和維護良好家風,必須立意高遠又切合實際,在內涵上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接,在目標上當與實現(xiàn)中國夢對接,將家庭興旺和國家富強統(tǒng)一起來。 (讀者 子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