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澤平
新春的商洛,喜慶之余總會給百姓帶來希望。2月15日,我市“兩會”啟幕,《商洛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也正在代表、委員的審議和討論之中。聚焦全面小康,謀劃未來五年商洛發展之路,對于促進我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建設美麗幸福新商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對于未來五年發展,百姓又有著怎樣的期待?日前,記者采訪了部分群眾,傾聽他們對我市“十三五”的期盼和心聲。
農村精神文明要跟上
2月17日上午,鎮安縣青銅關鎮豐收村在暖陽下顯得很美麗:嶄新的民居燈籠高掛,別致的庭院人來人往,精美的廊亭里笑聲不斷,路邊翠竹、綠草錯落有致……這一切都顯示著,曾經偏遠窮困的小山村,如今已經邁進了美麗鄉村的行列。
“這幾年隨著環境的變化,村里文明新風有所提升,村民亂扔垃圾,亂燒亂堆的現象少多了,但是老百姓的精神文明素養還需培育。”村支書吳相琴說:“農民知識匱乏,文化生活相對比較單一,很大一部分人的娛樂活動就是打牌、喝酒。”她介紹,由于長期外出務工,人與人之間的情誼逐漸被金錢取代,村里留守老人及兒童增多,親情流失,一些優秀家風斷傳。她希望,隨著美麗鄉村建設步伐的提升,未來五年政府部門將農村精神生活列為各級黨委、政府的硬指標納入考核,促使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文化活動得到大力扶持。
記者在多地采訪中,不少群眾反映,目前農村物質條件得到很大改善,但人們的迷信攀比之風更盛。“老人在世時不盡孝心,死后料理后事時互相攀比,一次喪葬動輒幾萬元,不少人不信科學信鬼神,搞封建迷信活動,這都與當下國家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違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群眾說,應充實穩定鄉鎮文化站的專職干部,大力培養農村群眾崇尚文明行風,讓新農村精神文明跟上小康時代的步伐。
希望交通出行更便利
“十二五”期間,西商高速二線通車,西康、西合鐵路復線建成投運,干線公路二級化、縣鎮公路等級化、通村公路水泥路目標順利實施……我市的交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便利的交通讓全市人民也嘗到了發展的甜頭。
在市區上班的吳先生說:“道路通暢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私家車多了,停車位供應不足,導致城區的道路更擁堵了。”他希望,盡快啟動智慧城市交通運輸樞紐網建設,讓城市交通更高效、安全、綠色。
在商州工作、家在鎮安的汪先生則期盼山柞高速早日通車,讓他們的回家路變得更便捷。而遠在武漢打工的鎮安青年楊青波憧憬著西武高鐵項目的實施通車,則會讓他回家探親的路更省時。
期待就近就醫,看病不貴
“十二五”期間,經過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市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得到了緩解。但是,隨著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十三五”期間老百姓就醫依然期待很多。
丹鳳縣巒莊鎮教師陳某,今年春節期間突發咳嗽,從村衛生所到鎮醫院,由于檢測設備不到位被誤診為感冒,最后轉到縣醫院才治療好轉。一番勞累奔波的他最大的期盼,就是加大鎮一級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讓普通老百姓能就近就醫。“特別是一些偏遠的鄉村,普遍缺乏好醫生,如果基層有過硬的設備和醫生,群眾能就近看病,小病在村里、社區醫院能及時救治,不僅能減輕群眾醫藥負擔,也讓縣城大醫院看病不再擁擠。”陳某說。
市區不少老年患者則搖頭嘆息,他們害怕去醫院,掛號檢查取藥要排半天,還要上樓下樓來回奔波,實在太累人。“現在老百姓不僅需要在家門口享受更高的醫療技術,同時也希望能享受到一站式的人性化服務。”一位老年患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