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記者 劉 婷
2015年6月以后,豬肉價格終于扭轉疲軟下跌的態勢,昂揚直上。然而,前三年的豬肉價格跌跌不休,2015年8月高點后豬肉價格的短暫回落仍歷歷在目。當前形勢下,影響2016年豬肉價格的因素有哪些?未來一年豬肉價格將何去何從?記者做了一些市場調查。
臨近春節,一大早,在市區北新街西段的市場上,購買豬肉的市民絡繹不絕。記者了解到,由于2015春節過后消費不足,2015年3月毛豬出廠價降到最低點每公斤11元,然后緩慢上升,到6月上漲至每公斤15元,七八月急速上漲,達到每公斤18.6元,之后稍有回落,到10月底降至每公斤16元。賣了多年豬肉的張師傅介紹,2015年后半年,由于豬肉價格高揚,高收入階層的消費量影響不大,主要是低收入階層消費量下降,總消費量較2014年少了四分之一,豬肉進價相對高了,利潤空間依然很小。“從7月開始豬肉一直漲價,有時候算算賬,還不如買牛羊肉吃。”正在買豬肉的李女士說,現在買豬肉吃不劃算,冬天天冷,加上超市的牛羊肉定期都搞活動,有時候干脆不買豬肉了,買些羊肉燉羊肉湯。
佳騫生態養殖園是商州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負責人唐俊杰介紹,該養殖基地于2013年建成投入運營,建有32棟豬舍,育有能繁母豬600頭,當年毛豬市場價格為每斤5元,虧損了100多萬元,2014年的情況和2013年差不多,虧損100多萬元。到2015年,養殖基地有能繁母豬700多頭,整個養殖基地有1.4萬頭豬,當年毛豬批量價格為每公斤9.2元,純利潤300多萬元。他預測,2016年后半年豬肉價格會有所下滑,但是也只是小范圍微降。
商州區畜牧獸醫中心工作人員吉帥介紹:“前三年豬肉市場低迷,養殖大戶連續虧損,許多散養戶退出,養殖場戶大量淘汰母豬,被迫壓縮規模,補欄謹慎,保持最低養殖量。2014年商州區能繁母豬的存欄量是16057頭,2015年降至10259頭。許多養殖戶對后期市場仍在觀望,生豬存欄量下降,生豬出欄量微增長,正是由于能繁母豬的大量減少,豬肉價格才逐漸上漲。
市農業局畜牧科楊繼元科長介紹,真正決定著市場上生豬數量的還是能繁母豬的數量,而生豬繁育的生理周期決定著當年能繁母豬的存欄量,也就基本決定了未來一年的生豬供應量。影響生豬肉價格的因素,還有生豬生產的季節性和豬肉消費的季節性,冬季仔豬疫病高發造成死亡率升高,容易造成來年夏季生豬供應的減少。預計2016年夏季和2015年情況相似,雖然是消費淡季,但是由于2015年能繁母豬基數的下降,導致可供出欄生豬數量減少,因此豬肉價格仍會呈上漲態勢。
楊科長建議,養殖戶盡量控制成本,無論是規模養殖場,還是中小散戶,控制成本都將是未來提高行業競爭力、增加盈利的關鍵點。特別是對中小散戶來說,在于規模豬場的競爭中,經營靈活、飼養精心,都有可能使其成本控制得比部分規模豬場還要低些,以此來抵消在資金和市場方面的劣勢。另外,從市場來看,豬肉需求也在下降,今年一定要擺脫賣跌不賣漲的心理,通過互聯網查詢豬肉價格,加強對產業趨勢、供求變化和成本效益的分析預測,合理安排生產,及時掌握本地的豬肉價格動態,不要急著拋售,不能盲目猛增猛上,應該理性添槽,科學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