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左京 謝非 柯巖
談起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幅描繪北宋都城汴京繁榮景象的名畫,共繪有各色人物814個,牛、騾、驢等牲畜73匹,車、轎20多輛,大小船只29艘,房屋、橋梁、城樓等無數。畫作者繪畫嘔心瀝血,但如若要將這長篇巨幅以十字繡的形式一針一線繡出來,其艱難程度也可見一斑。日前,記者獲悉,商州區夜村鎮白楊店村38歲的婦女杜建婷用3年的時間,完成了一幅6米長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工藝品,趕緊先睹為快去看了個究竟。
在杜建婷與丈夫辦的玻璃店里,記者見到了杜建婷已經完工的清明上河圖。杜建婷小心翼翼地把十字繡一點點打開,拱橋、酒肆、茶坊等一一呈現眼前,活靈活現。記者注意到,杜建婷的十字繡不僅正面針線飽滿、壓線一致,就連背面也平平整整,可見其繡工與認真程度。杜建婷告訴記者,在繡清明上河圖之前幾年間,她也趁空做一些繡品,經常被親戚朋友拿去裝飾家居。談起她繡清明上河圖的初衷,杜建婷說是與一次“邂逅”結下了的緣分“2011年8月的一天,我在商州城里一家酒店吃飯,無意中看到了墻上掛的半幅清明上河圖。里面有船有水,看得我入了迷。”兩個月后,杜建婷央求朋友從西安花費2000元錢給她帶回了清明上河圖十字繡樣圖。
“那時候小女兒體質不好,我就一邊照顧女兒,一邊開始繡。”杜建婷回憶,那時候她就跟學生一樣,天不亮就起床開始繡,晚上孩子做作業,她也跟完成自己的作業一樣繼續繡。清明上河圖全圖分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場景、城內街市三部分,其中以城門和橋洞繡起來最為復雜,各色人物更是數不勝數。整個繡品共涉及78種線,多以黑、黃色調為主,沉悶的色調加上復雜的構圖,時間久了人極易產生疲乏與厭倦。杜建婷說,完成整個繡品的過程中她打過一次退堂鼓:“剛繡了3個多月的時候,我好像突然沒動力了,把十字繡放在一邊好幾天沒管。”10歲的兒子豆豆好像看出來了媽媽的心思,有一天他跟杜建婷說:“媽媽,剛開始看你繡這不咋好看,可現在越來越好看,你繡的咋這么好看呀,趕緊把它繡完吧。”杜建婷聽完兒子的話思索了一晚上,最終下決心一定要把作品完成。一方面是自己的心愿,另一方面也給孩子們做個榜樣,做事要持之以恒。
2015年上半年,浩大的十字繡工程終于順利完工,看著自己的親手完成的作品,杜建婷感慨萬千:“十字繡并沒有啥高深的技藝,人人都可以完成。但是完成一幅復雜、巨大的清明上河圖,需要恒久的耐心、細心和信心。把十字繡繡完了,我感覺自己的性格都變了,比以前更有毅力,更積極向上?;蛟S是心理作用,我覺得娃們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好像學習也更努力了。”
談到這幅清明上河圖的歸宿問題,杜建婷告訴記者,在她的作品還沒有完成的時候就有客商想要購買,但她當時希望能掛在自己的家里。“但是現在看,莊基地都太窄了,掛不下這么大幅的畫。我想如果有懂得欣賞的有緣人的話,愿意以合適的價位出售,也給這幅畫一個好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