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華 陳梓梁
一場初冬冷雨后,我們驅車100多分鐘,上高速、走省道、穿峽谷、爬盤山路,登上海拔1200米的山頂時,眼前豁然一亮,一馬平川、美麗精致的鎮(zhèn)安縣西口回族鎮(zhèn)聶家溝村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下午陰冷的濕氣和寒氣逼得人總想躲進屋里,不足1000米的街道上空蕩冷清。我們遠遠看見街盡頭的穆斯林飯莊卻人來人往,于是,趕快走過去,急切地想嘗一嘗傳說中的穆斯林飯莊美食,問一問美味背后的秘訣。
集鎮(zhèn)上的“手藝人”
走進飯莊一樓大廳,50歲左右的老板娘馬喜榮剛送走一撥客人,正高興地收拾桌椅和餐具等。看到有客進來,她熱情地邀請落座,并告訴我們,從2009年開店至今,天天都是這樣忙碌,早就習慣了。說完,她站直捶捶腰,又到廚房忙碌去了。
如今的生意興隆,得益于長期的賣肉經(jīng)歷。1987年開始,馬喜榮夫婦從當?shù)鼗孛窦依镔I來散養(yǎng)的牛羊,請阿訇誦經(jīng)后親手宰殺,一部分肉在街上銷售,一部分肉送往縣城的泡饃館。看似簡單的“自收、自宰、自銷”,一干就是20年。馬喜榮五味雜陳地說,宰殺牛羊的手藝雖然能掙點錢,但是辛苦,丈夫出去收牛羊,她在家里照看著宰殺,經(jīng)常緊趕慢趕地把肉收拾好,天已經(jīng)快亮了,為了保證肉質新鮮,就得立刻開著三輪車趕去縣城。“三輪車不遮風,最難的是冬天,到了縣城,凍得身子伸不直、下不了車,鼻涕結成長長的冰棍。”
學成歸來開飯店
“通過多年往縣城供貨,我知道城里人愛吃咱的牛羊肉。”馬喜榮的丈夫班枝強說,2007年前后,鎮(zhèn)安的回族人在西安做牛羊肉泡饃、燒烤等生意,已經(jīng)很有名氣。于是,兒子班文記到西安的叔叔那里學起了手藝。兩年后,一家人在西安開了一家穆斯林飯店,生意很是紅火。2010年,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她們回到家鄉(xiāng)辦起穆斯林飯莊。
當初,在西口鎮(zhèn)聶家溝村的小小集鎮(zhèn)上,要想開一個民族餐飲店鋪,必須直面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是:誰來吃?這里地處偏遠,遠處人不愿意來;鄉(xiāng)親們經(jīng)濟拮據(jù),沒有閑錢吃“富貴肉”。可是,馬喜榮一家還是堅決地干了起來。他們用貨真價實招徠來賓,用最歡喜的臉迎接客人。一年后,周邊的集鎮(zhèn)和縣城的人們慕名而來,都來嘗這里最純正的西口穆斯林美食。“平常一天的營業(yè)額在兩千元左右,一到黃金周等節(jié)假日,收入能達五六千元以上。這可是當初沒有想到的,甚至比在西安時都好很多。”馬喜榮的兒子班文記說。
量大味足引客來
在鎮(zhèn)安縣,像聶家溝村這樣的集鎮(zhèn),跟一般的農村沒有什么區(qū)別,人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使店鋪也是如此。可是,馬喜榮的穆斯林飯莊卻每天都會營業(yè)到凌晨。在一個偏遠山區(qū)的小小集鎮(zhèn)里,長期生存著這樣一家遠近聞名的店鋪,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
班枝強說,客人來自四面八方,附近村上的、鄰近鎮(zhèn)上的、縣城的、西安的都會專程趕來。像過去賣肉時一樣,他們們用的肉是當?shù)鼗刈迦俗匀环硼B(yǎng)的牛羊肉,烹飪時量大味足。“我們就是用實在的心,做純正的民族風味。”
為了拓寬生意,2013年底,班文記在距離鎮(zhèn)安縣城較近的高峰鎮(zhèn)開了一家分店,吸引大坪、鐵廠、青銅關、回龍以及周邊的客人紛至沓來,生意很是火爆。這卻截了聶家溝老店的客流,使之略加冷清。然而,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鄉(xiāng)村旅游的不斷發(fā)展,今年,老店的生意與以前一樣紅火起來,兩店的營業(yè)額成倍增長。“只要始終以誠待人、用心做事,咱的生意就差不了。”班文記自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