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是全國著名的核桃產區,“商洛核桃”品牌在全國久負盛名,素有“中國核桃之都”之美稱。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充分挖掘資源優勢,把核桃產業作為打造商洛特色農業“八大件”的首要產業來抓,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應看到,目前我市核桃產業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外延擴張過剩、內涵發展不足、產銷機制不活、帶動作用不強的矛盾和問題依然突出,與陜北紅棗、關中蘋果等產業化地理標志品牌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立足資源優勢和發展基礎,進一步做大做強我市核桃產業,既是加快發展特色農業、打造區域特色品牌的需要,也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必由之路。必須緊緊圍繞“培育大產業、打造大品牌、實現大發展”的思路,突出科技創新引領,加快機制創新驅動,推進產業提質增效,傾力打造新常態下商洛核桃產業升級版,推動商洛核桃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一要優化產業布局,在基地建設上換檔升級。要堅持“因地制宜、連片發展,科學建園、打造基地,擴大規模、提高效益”的原則,突出以鞏固提升丹江沿線河谷溝槽、洛河丘陵川塬、金錢河溝谷坡塬、干佑河溝谷山地“四大板塊”為重點,集中優勢資源,全力推進規范化示范園區、示范基地建設,完善水、電、路等配套設施,促進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著力打造沿江河流域谷地川塬、國省道沿線串珠式發展、板塊式集結的產業隆起帶,不斷提升商洛核桃產業的集中度和影響力。以全市50個重點示范鎮、194個專業村為依托,加快提質改造,集中建成一批標準化示范基地,不斷擴大輻射帶動效應。以推進產業化、集約化經營為目標,按照“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拍賣托管”的發展模式,積極推進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依法有償開展經營權流轉,引導核桃生產由散戶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基地建設由點狀分布向面源擴張、網格化管理跨越,努力構建“以線串點、點面結合、板塊突破、整體推進”的發展格局,集聚優勢產能,打造產業集群,改變零星分散、科管不力、效益不高的被動局面,把商洛打造成為全國優質核桃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
二要強化科技支撐,在創新驅動上提質增效。要立足產業發展需要,進一步強化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市外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建立產學研技術聯盟,加快全產業鏈科技研發、科技攻關,推動新品種開發,新技術成果轉換、普及和應用,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依托其雄厚的科技實力,推動校(院)地共建,不斷提升中國·商洛核桃研究所科研軟實力。借助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陽核桃試驗示范站的技術力量,采取“項目合作、基地聯建、技術入股、成果共享”等方式,建立產學研聯合體和利益共同體,促進新技術、新品種研發和試驗。立足商洛地理氣候條件,制定《商洛市核桃標準化管理技術規范》,建立核桃種植GAP技術指標體系和無公害栽培、綠色食品認證和深加工行業HACCP標準體系,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圍繞實施“一園一品”,加快良種采穗圃建設,大力推廣適生良種繁育、速生豐產苗木栽培、低產林嫁接改造、品種混雜園提純,以及擴盤墾復、整形修剪、防災控害、立體間作等組裝配套豐產管理新技術,努力構建種源純正、品種適宜、質量可靠的技術服務體系,不斷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
三要壯大龍頭企業,在集約發展上提高產能。要堅持“扶優扶強”的原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點扶持培育一批產業關聯度大、輻射帶動面廣、深加工能力強、集約化水平高的龍頭企業,使其成為連接基地與農戶、市場與消費的載體,引領產業化發展的龍頭,推動核桃產業向訂單式生產、標準化管理轉變。要堅持開放帶動,強化內引外聯,整合區域優勢資源,建立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構建創新發展平臺,激發企業自主創新的內生動力。鼓勵和支持企業廣泛引進國內外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加快核桃系列產品精深加工、高端保健產品開發,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搶占產業制高點,打造商洛特色品牌,引導市場消費,提高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要以企業協會、專業合作社、服務中介組織為龍頭,充分發揮外地客商、市域企業、本地經紀人三支隊伍的作用,整合社會資源,吸收社會資本,組建商洛核桃產業集團,加快市縣區專業批發市場和區域性冷氣調庫建設,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模式,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倉儲物流,努力構建“互聯網+企業+基地+農戶”的新型市場營銷體系,加快網絡銷售、反季節上市,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將核桃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將商洛打造成為西北最大的優質核桃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