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之窗訊(楊 林)曾幾何時,家庭經濟拮據斷送了多少寒門子弟的“大學夢”;曾幾何時,這種不情愿卻又無奈的處境令多少懷揣夢想的山區孩子抱憾終生!
今年初,地處秦嶺腹地的商洛市在全省率先推出的一項“免費上大學”政策,提出商洛市內家庭經濟困難和移民搬遷戶子女可免費就讀商洛職院。這項實實在在的惠民新政,讓山區孩子從此不再為“沒錢上大學”而發愁。今天(9月11日),首批290名受益學生(其中家庭經濟困難戶子女216名,移民搬遷戶子女74名)已免費進入商洛職院學習。
筆者竊以為這項惠民政策值得叫好,理由至少有三:
其一,救助面更寬。每逢秋季開學時節,“資助貧困學生圓大學夢”的消息時常見諸報端,這體現了社會對貧困學子的關愛,傳播了尊重知識、崇尚關愛的正能量,但這種做法都是針對特定個體的,受資助的對象也往往只是個別群體或者少數人。而商洛市日前推出的這項“免費上大學”政策,讓所有商洛籍家庭經濟困難和移民搬遷戶子女都看到了圓夢大學的希望,因為它針對的是考入商洛職院高中起點三年制高職大專的所有商洛籍學生,只要經市縣扶貧和移民機構核實確認,便可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即在校學習期間學費、住宿費全免,家庭經濟困難戶子女還可同時一次性領取3000元生活費補助。以今年招生情況為例,商洛職院通過3—4月份自主招生錄取商洛籍三年制高職162人,通過普通高考錄取商洛籍三年制高職406人,經審核,其中共有290人符合“兩免一補”政策,占到商洛籍三年制高職大專新生總數的51.1%,這意味著今年考上商洛職院的本地高中生,將有一半以上享受免費。這項新政的覆蓋面由此可見一斑。
其二,救助力更強。按今年商洛職院高中起點三年制高職大專收費標準,每生每學年學費5500元、住宿費850元,合計6350元計算,通過“兩免一補”政策,每名受益學生三年可減免19050元,這無論對于家庭經濟困難戶還是移民搬遷戶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再加上給216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一次性生活費補助,今年招收的首批290名新生,三年國家共需承擔617.25萬元,平均每年205.75萬元。與此同時,伴隨著“兩免一補”政策的實施,商洛職院還將陸續推出一系列針對貧困生的優惠政策。比如,貧困生在商洛職院就讀期間,除“兩免一補”政策外,還可享受貼息助學貸款、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并可按比例享受國家獎學金;學院還將為其提供勤工儉學崗位,每年可獲2000元左右資助,并承諾參加院內駕校培訓減免一定費用。在創業就業方面,學院與省內外100多家單位建立了長期的實習就業合作關系,并依托所屬的一所二級甲等綜合性附屬醫院、一所駕駛員培訓學校和154個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為貧困生實習就業提供便利。該院還于今天揭牌成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搭建平臺,并計劃整合市內并聘請省內外有經驗的創業指導老師組成專家團隊,對大學生創業就業出謀劃策。商洛職院不僅著眼解決貧困生進校門的問題,而且更加注重他們怎樣走出校門,也就是將來的就業狀況,力爭從根本上消除廣大學生和家長的后顧之憂。近年來,該院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已成為商洛培養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搖籃。這讓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后商洛職院貧困生的就業創業之路將會更加平坦。
其三,救助法更準。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道理其實很簡單,一條魚雖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了。商洛市地處秦嶺腹地,貧困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是一大特點。按照新的國家扶貧標準線核定,目前全市仍有貧困人口18.47萬戶64.17萬人,其中大多數主要是因為缺乏科學文化知識,沒有一技之長所致。傳統的給錢、給物等“輸血式”扶貧,能夠解決貧困家庭一時之需,卻除不掉貧困之根。實踐證明,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只有變“輸血”為“造血”,著力提高貧困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就業創業能力,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后勁,才是貧困地區實施精準扶貧的治本之策。習近平總書記前天(9月9日)在給“國培計劃(2014)”北京師范大學貴州研修班全體參訓教師的回信中強調指出:“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精準扶貧講究“缺啥補啥”,商洛市推出“免費上大學”的初衷和現實必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