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之窗訊(周寶玉)近日,市政府召開常務會研究并下發文件作出專門安排部署,全市從現在開始全面啟動實施分級診療工作。
分級診療制度是合理配置醫療資源、構建科學有序就醫秩序、實現醫療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是今年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任務。啟動實施分級診療制度的目的是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由不同級別和服務能力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并按病情變化情況進行及時便捷的雙向轉診,確保病人得到適宜治療。市政府要求從全市2015年7月起啟動實施,力爭實現基層首診率50%以上,縣域內就診率90%以上;到2016年底,形成較為完善的分級診療制度體系。
市政府確定,實施分級診療制度的核心政策措施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基層首診是指參保人員原則上應選擇居住地或發病時所在地附近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首次就診,并由首診全科醫生根據病情確定是否需要轉診。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水平和能力。主要通過加強基層基本建設,強化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完善薪酬制度、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4項具體措施,提升基層能力。雙向轉診是指按照醫生建議、患者選擇、逐級轉診、合理就診的原則,在全科醫學體系內規范有序進行。需轉診患者原則上按照基層醫療機構、二級醫療機構、三級醫療機構的順序逐級轉診。急危重癥患者可以越級向上轉診。常見病、多發病患者和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復期患者應及時向下轉診。要求各層級醫療機構制定本院疾病診療目錄,醫療機構之間建立雙向轉診協議關系和雙向轉診信息平臺,確保轉診患者可優先獲得轉入醫院的門診與住院服務。急慢分治是指要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依據自身技術能力開展醫療服務,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病人或提供超出本單位技術能力的醫療服務。常見病、多發病以及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原則上應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確有需要的按規定有序轉診。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急危重癥患者、急診患者和術后復診患者可不經轉診直接到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就診。65歲以上老年人、5歲以下嬰幼兒、孕產婦、精神病、重大傳染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居住地和醫保統籌地區分離等情況可就近選擇具有相應技術能力的醫療機構直接就診。上下聯動是指加快建立各級醫療機構間分工協作機制,提高服務基層能力,落實雙向轉診職責,合理分流患者,緩解大醫院大醫院人滿為患局面。
?實施分級診療制度,既能夠使群眾能夠就近得到方便安全的首診、治療和分診服務,讓老百姓少花錢,少跑冤枉路;又能夠將患者有效分流到適宜醫療機構,緩解大醫院人滿為患的局面;還能夠構建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層級優化、職責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醫療服務體系,充分體現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為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提供有力的制度和物質保障。為確保這項制度能夠落實到位,市政府還推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一是同步調整城鄉醫保政策,差別化設置不同等級醫療結構和跨區域醫療機構就診的報銷比例。不同層級醫療機構住院報銷比例差距調整到10%以上。未經轉診到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就診的非急危重癥患者下調報銷比例10%以上。中醫藥服務門診、住院費用報銷在現有報銷比例基礎上提高10%。二是完善基層醫療機構的用藥管理,增加基層醫療結構藥物品種,滿足患者用藥需求。基層醫療機構可在規定范圍內按比例增加藥物品種,非基本藥物不超過30%。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區域醫療協同服務,建立覆蓋各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的雙向轉診和遠程醫療服務網絡,促進跨區域、跨機構就診信息共享。四是規范醫療機構管理,逐步降低上轉率、提高下轉率,不斷提升醫療服務整體績效和醫保資金使用效率。《雙向轉診暫行規定》、分級診療病種范圍指南》和《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政策的實施意見》等分級診療配套文件,市衛計局著手研究制定及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