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前屋后牡丹園

何長命正在對牡丹花進行科管

商州區夜村鎮高橋村油用牡丹基地
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文/圖 記者 王濤 李亮)賞花何必去洛陽,商州牡丹花正艷。眾所周知,牡丹是著名的觀賞植物,花朵雍容華貴。然而,除了觀賞性之外,牡丹可謂渾身是寶,葉、花、籽、根均有較高的經濟利用價值,在綠化觀賞、醫藥食用、工藝美術、餐飲服務、畜牧養殖、輕紡新材料等領域用途廣泛。基于此,近年來,全市把油用牡丹產業發展與林業重點工程、扶貧開發、建設美麗鄉村結合起來,力求實現農民增收、行業增效、商洛增美的目標。近日,在312國道旁的商州夜村鎮,記者看到山澗原野處處盛開著牡丹,吸引著來來往往的人群,當地農民也樂開了花,他們從此走上了一條致富路。
枝頭末梢都是寶
4月下旬,正是牡丹盛開的季節,在商州區夜村鎮高橋村西河口大片的牡丹園里,當地農民何長命正在給牡丹鋤草、滅蟲。他堅信,富貴的牡丹花,一定能讓他走在致富道路的前列。雖然在許多人眼里,牡丹僅有觀賞價值,但何長命知道,牡丹還有諸多用途,在艷麗光鮮褪盡之后,可以以另一種形式延展生命活力,變身為經濟奇葩,完全不是宋代大臣王溥《詠牡丹》所言“不成一事又空枝”,而是點點滴滴能滋潤人體。
何長命,今年50多歲,依靠地域優勢,在十多年前他就開始種植牡丹。用他的話說,種植牡丹是“懶漢”莊稼,因為種到地里,可以三五年不用管它,到時候挖出丹皮就可以賣錢。他不用算都明白,種牡丹比種糧食劃算得多。然而,近年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原本準備今年不再種地的他,看著村子里家家戶戶都開始大面積種植牡丹,今年他又堅持種植了一畝多地。按照他的估計,一畝地的牡丹,三五年時間可以挖丹皮1000多斤,賣近2萬元,每年可以產500斤籽,收入近3000元。
像何長命一樣,如今,村民們對牡丹的價值有了新的認識,牡丹種植也已成為附近村民的致富路。據悉,僅夜村鎮目前已經種植牡丹苗1200多萬株,種植面積達11000多畝。據該鎮干部蘇寶良介紹,夜村鎮計劃到2017年,將初步建成全市油用牡丹良種基地1.5萬畝和油用牡丹精深加工廠1個,年加工產值1.2億元以上,以期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
山村盛開富貴花
同樣,商州區沙河子鎮王山底村,也是牡丹的世界。川道農田、臺塬坡面,到處都是盛開的牡丹。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當地群眾就把種植牡丹當做家庭傳統的經濟增收項目,全村種植3000多畝,主要以取丹皮藥用為主。
村民黨高堂種了2畝“鳳丹”牡丹。2013年,當得知花籽也能榨油賣錢時,他便開始采收,收入了近2000元。“我的牡丹栽在山坡上,還沒到盛產期,要是立地條件好、進入盛產期的話,收入可不止這些。”黨高堂說。
“鳳丹”“紫斑牡丹”是油用牡丹的兩個主要品種,也可藥用。據悉,盛產期每畝牡丹籽產量少說也有250公斤,按目前市場價每公斤20元計算,每畝可收入5000元左右。即使倒茬或騰地不再收籽,每畝還可取丹皮500公斤,價值1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