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至今,全市啟動實施的147個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項目,已完成133個,累計完成投資18.21億元(2013年完成44個項目,完成投資4.8億元;2014年完成89個項目,完成投資13.41億元);全市10個城市飲用水源保護區水質達標率為100%,丹江、洛河、干佑河、旬河等6條主要河流20個環境質量監測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功能區標準,達標率100%,各縣區出境斷面水質明顯提升,丹江出省斷面水質優于國考Ⅲ類標準,穩定達到國家Ⅱ類標準。全市1區6縣全部建成了垃圾污水處理廠,城市垃圾處理率95%、污水處理率87%;封堵規范了沿江生活污水排污口,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02平方公里,城周黃沙河、柳家溝、蟒龍峪等小溝峪得到有效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整治規模化養殖場112家,建成沼氣池168個,有機肥加工廠12個。我市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得到張道宏副省長的表揚,工作機制被省環保廳在安康、漢中推廣。
商洛屬國家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涵養區,為了建設水源涵養和水質保護生態屏障,我市圍繞“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商洛”目標,緊扣國家《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以“治污碧水”為主題,啟動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以實施治污項目為載體,強化環境監管,開展污染治理,提升環保監測和應急能力,努力改善水環境質量。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為了確保如期實現“一江清水供京津”目標,我市2013年提早著手,及時成立了以市長任組長、四套班子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市級相關部門、商丹園區管委會和各縣區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并組建了綜合協調、項目管理、資金保障三個辦公室具體負責日常工作,同時各縣區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具體負責工作落實。二是制定實施方案。結合實際,制定了《商洛市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6年)》,策劃了工業廢水治理及重金屬污染防治、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鎮村污水垃圾處置設施建設等8大類208個項目,總投資20多億元,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發實施。2014年度制定了《商洛市2014年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年度實施方案》,計劃投資15.29億元、實施項目102個,以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動工作領導小組文件印發各責任單位組織落實。三是統籌安排部署。在2013年8月份召開了市、縣、鎮主要領導和重點企業負責人參加的高規格、大規模的商洛市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行動計劃動員大會,市長全面安排部署、市委書記大會講話,縣區政府、相關部門、鄉鎮、重點企業表態發言,市政府與縣區政府和市上13個部門簽訂責任書,對防治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對任務責任進行逐項劃分明確,在陜南三市率先啟動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四是完善工作機制。建立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河長制、目標責任制、聯席會制度,對出縣區斷面每月監測一次、每月通報,并在《商洛日報》公示,對治污項目進展每月排名公示、媒體曝光,進一步完善工作考核獎懲機制和項目實施管理辦法,強力推進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開展。五是督促檢查落實。為了扎實推進《商洛市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行動計劃》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2014年4月初市環保局聯合市電視臺集中時間,深入七縣區及廠礦企業、農村社區等對環境違法問題以及垃圾、污水污染環境問題進行了暗訪,拍攝鏡頭700余個,送市政府領導,并組織市直部門和各縣區政府主要領導觀看,督促采取治理措施。5月下旬抽調專人組成三個工作組對丹江等流域環境治理開展執法檢查,發現問題督促整改。8月份組成五個檢查組開展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年度項目集中檢查,對項目進展情況進行了全面摸底核查,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市政府在9月初及時召開了交辦會,要求縣區政府和各責任單位限期整改落實。11月份市政府分管領導就環境突出問題又召集縣區政府和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集體約談,進一步落實整改責任。六是加強環保宣傳。市環保局在商洛電視臺、《商洛日報》開辦了“環保在行動”“環保周刊”欄目,每周一刊一播常態化宣傳。在市電視臺舉辦“話說丹江”專題節目四期,7縣區政府和市直重點部門圍繞環境保護內容積極參與擴大宣傳,已制作電視專題10期、滾動播放50次,報紙刊發15期。結合“6·5”世界環境日組織開展了系列宣傳活動,繼續開展環保世紀行活動,充分利用戶外廣告、宣傳牌擴大宣傳。利用《中國環境報》《陜西環境》《商洛政務信息》《商洛環保信息》及環保網站、大型戶外廣告牌、公交車載視頻等形式大力開展水污染防治等環境宣傳教育。同時組織實施了環保宣傳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五進”活動以及“尋找最美商洛環保人”評選活動。2014年12月底聯合市委宣傳部、市人社局、商洛電視臺、商洛日報社成功舉辦了“商洛市首屆最美環保人”頒獎典禮,收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