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通訊員 李高中 記者 楊 鑫)近日,在山陽縣城關鎮張垣村馬鈴薯機械化播種現場,前來圍觀的群眾絡繹不絕,只見田間穿梭著一臺播種機,機械耕整地、施肥、起壟、覆膜一體化播種,不一會兒,田間泛起一道道白色的長龍。
為突破制約我市馬鈴薯產業發展的瓶頸,在實施創建良種、良法配套高產技術的同時,引入機械化生產,實現農機、農藝融合。2014年,山陽縣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中心因地制宜開展機械采挖作業,因種植模式不規范,機械作業難度大,采挖效果不理想。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山陽縣農機、農技人員根據當地傳統種植習慣,研究制定出符合當地機械化作業的種植模式和技術要點,并依托縣遠程農機專業合作社,建立了200畝的馬鈴薯全程機械化作業示范點,選型引進耕整地、起壟、覆膜、施肥一體化播種機和殺秧、收獲機械8臺(套)。今年立春過后,合作社在示范田按照技術標準,利用馬鈴薯播種機械一次性完成了土壤旋耕、施肥、噴藥、播種、起壟、覆膜等復式作業,作業質量和效率得到了市縣農業專家的高度認可。這次馬鈴薯機械化播種屬商洛市首例,解決了機械化種植技術,為機械化收獲打下了基礎,同時為全市馬鈴薯全程機械化應用與推廣工作起到了示范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