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謝云濤)羊年春節,筆者通過走訪和觀察,了解今年鎮安城鄉春節和過去比較變化很多,從中折射了當地群眾精神風貌的進步和變化。
節儉過節深入人心
“今年春節,客人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節儉’。以前人們打包怕難為情,如今節約已成風氣,大家都養成剩菜打包的習慣,不把飯菜帶回家倒不好意思了。”城區某餐廳經理告訴筆者。據了解,春節期間,許多商家都沒有停歇業,還適時推出多種形式的節約新舉措倡導節儉。有的還為顧客設置“半份菜”“拼盤菜”等適量點餐產品,并提供型號不同的餐盤和打包服務。年夜飯不再以量取勝,既讓消費者吃得好還不浪費,已成了共識。
筆者走訪城區部分超市、商店發現,為適應個人和家庭消費,幾十塊錢的禮盒最為多見,包裝也趨簡約實用。“以前過年大家總會相互送禮,給孩子的紅包水漲船高,現在倡導廉潔過節,在走親訪友時,自產自銷的點心和土特產更受歡迎,東西禮物不在于貴重和品牌,能表達一份真誠的心意和美好祝愿,就是最好的禮物了。”市民楊先生說。
落后習俗漸淘汰
過年時燃放爆竹,在古代有“辟邪”之意,現在看來,燃放煙花爆竹不僅污染空氣,還帶來了噪聲污染。常年做鞭炮生意的孫小祥告訴筆者,羊年鎮安城鄉購買鞭炮和煙花的尚不足過去年份的四分之三。筆者留意羊年春節年三十、除夕零點鐘聲敲響時鞭炮聲比較密集,除此之外大街小巷都比較安靜。家住茅坪回族鎮五福村的劉仁信告訴筆者,他們只是在年三十貼對聯、吃三十團圓飯和除夕早上象征性地燃放了三串鞭炮,共計花費不足100元。
在鎮安農村過年,變化最大的還是十里八村的祠堂冷清了很多,以前逢年過節,村民都會來到祠堂燒香拜佛,而現在,大多數村民都會自發來到各村新建的村級活動室閱覽圖書、跳廣場舞。今年春節期間,米糧鎮豐河村和紅衛村村級廣場人頭攢動,吸引了周邊很多村民自發前來開展各種文體活動。
健康過節成時尚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不斷進步,傳統的聚會吃喝少了,外出旅游的人多了,“過個健康節”的理念漸漸興起。
“以前過年,大家會聚在一起大吃大喝,互相請客,吃磨盤席。有時候,大家還會互相攀比,生怕自己家請客時錢沒有花到位,丟了面子。今年,大吃大喝的少了,勸酒的也很少了,好多開車走親戚的人自覺不喝酒,互相攀比的也少了,很多年輕人選擇戶外騎行活動,值得提倡。”說起變化,市民張大爺感受頗深。春節里,鎮安繡屏廣場、中心廣場和體育場人滿為患,三五好友,散散步、爬爬山、交流一下收獲和心得,節日也過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