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記者 趙有良 王 濤)“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這是南北朝詩人陶弘景所寫的一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白云青山的格外眷顧。大詩人李白送別友人時也寫下了“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處處長隨君”的詩句,可見自古以來藍天白云就是人們心目中美麗家園的標志。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生活在藍天白云下,成為每一個老百姓的心聲。
2014年,圍繞“生態商洛”建設,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確保商洛的山更綠,天更藍。牢固樹立綠色、低碳、循環、清潔發展理念,大力實施“藍天、碧水、清潔、增綠、循環”五大工程。積極創建全省清新空氣先行區,加快建設大秦嶺清潔空氣走廊,嚴格落實減煤、控車、抑塵和禁燃等措施,治污降霾保衛藍天。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污染減排工作,市政府與各縣區政府、市直有關部門簽訂了《年度環保目標責任書》,市政府辦印發了《2014年污染減排工作實施方案》,確定了年度減排項目26個。全年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輛5365輛,拆改燃煤鍋爐31臺,經國、省環保部門核定,空氣質量位居全省首位,守護了全省最美的藍天白云。
商州區加大中心城區禁燒煙煤宣傳治理力度,累計投資2200萬元用于關停、拆改燃煤鍋爐,為16個鎮辦、179個村配備了垃圾清運、填埋設施,建成了污水處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環保設施。洛南縣投資2000余萬元建成了環保化驗監測大樓,監察手段實現在線監控,16個鎮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設施配備到位,水污染防治項目順利完成,洛河出境水質保持穩定。丹鳳縣投資1515萬元的棣花、商鎮、龍駒3鎮21村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順利通過省、市考核驗收,完成了水上、氣上4個減排工程,聘請16名素質高、工作責任心強的河流水質安全巡查員,分別負責對轄區內“一江六河”16個區段的河流水質日常巡查。商南縣財政投入治污資金2531萬元,持續抓好丹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全市以發展循環經濟為主線,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優先為原則,以資源(尾礦)綜合利用為突破口,以建設循環型工業園區為載體,重點實施以太陽能光伏制造、電子元器件等為主的161個循環工業項目,以核桃、板栗及生態環境保護為主的36個循環型農業項目,以循環型旅游、綠色消費等為主的21個循環型服務業項目,以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及產業化利用、循環經濟基礎保障為主的34個社會層面循環發展項目等四類252個項目。在全省率先啟動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市級財政設立環保專項資金1000萬元,實施污染防治項目102個,丹江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為“一江清水供京津”作出重大貢獻。大力推進農村清潔和生態建養工程,不斷加大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力度,深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全面實施城周綠化三年規劃,加快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造林綠化32.5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702平方公里,商洛在全省率先入列“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市”。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順利推進,建成循環示范城市創建項目80個、國家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項目62個,“礦鋼一體化”基本形成,光伏全產業鏈成為全省典型,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初步實現向鏈條合理化、領域多元化、規模產業化、技術裝備領先化、科研生產一體化、能源消耗低碳化、產值效益高效化、運營管理規范化轉變。
白云悠悠,藍天依舊,有山有川,有風有水,人文底蘊豐厚,生態資源豐富。這是商洛城市的獨特優勢。新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將圍繞這一優勢,努力打造生態商洛、美麗商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