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于古道上的仙娥驛已成為風景秀麗的仙娥湖

昔日迎接商山四皓去長安的高車齡,如今已被彩虹橋和寬闊的城市道路取代。

商于古道上的名城商州如今已成為山水園林旅游城市
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文/圖 本報記者 劉少鴻 唐淑君 左 京)在古城西安東南一百余公里的秦嶺南麓,丹江源頭,有一個古老的小城商州(今商洛市商州區)。史料記載,古商州是一塊開發較早的區域,春秋戰國時期曾先后為晉秦屬地,北周宣政元年正式定名為“商州”。歷史上,商州是秦楚交兵、宋金鏖戰的古戰場,劉邦十萬大軍西向咸陽滅秦,新莽時綠林赤眉進軍關中均循商于古道經此休整。商州是商貿繁榮的城池,商州蓮湖碼頭巨屋千家,百艇聯檣,千蹄接踵,商賈云集,熙熙攘攘。商州還是政客游人的避風港,景色秀美的仙娥驛可解商山道難行的困頓。翻閱史料典籍,古詩名卷,描寫商州的文字俯拾皆是,這片土地上發生的名人軼事、留存的文物古跡不勝枚舉,其可謂商于古道上名副其實的一座名城。
文豪云集名人街
在商州城,有一條平坦的東西走向的大街,街邊樹木蔥郁,綠樹之間,是柳宗元、李商隱、李白、韓愈、溫庭筠、杜牧、元稹、白居易八位中國唐代大詩人的高大雕像。這些雕像或站、或臥、或凝目沉思、或仰天長嘯,栩栩如生。每尊雕像的大理石底座上各刻有一首商州當代著名書法家書寫的詩人當年吟誦商州的詩。此街名為,名人街。商州人以這種方式,將在此曾留下的詩人的足跡永遠地鐫刻在這片土地上。同時,也體現了商州人對文化的崇尚之情。
商州處于繁忙的商于古道上,是官員貶謫升遷、學子趕考的必經之城,留下了許多或有名、或無名的文人墨客的文字。有“風來花落帽,云過雨沾衣”,書寫山川靈秀,謳歌民風田園的勝境妙趣;有“來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羞見關城吏,還從舊路歸”,自嘲趕考境遇的無奈;有“六百商于路,崎嶇古共聞”,嘆雄關漫道之艱辛;有“來往悲歡萬里心,多從此路計浮沉”,道出為仕途奔走者的肺腑心聲;有“或名誘其心,或利牽其身”,盡現其中得意之歡和失落之情。商州的古道,見識過王宮權貴的雍容,也包容過布衣書生的落魄。盡管史書中記錄,是元朝安西路判官督義兵萬戶寡骨里拓對商州進行擴修而奠定的城市輪廓,但是誰又能說,這座城市的氣韻,不是得益于這些飽含人生百態的詩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