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見習記者 王倩 謝非)商州楊峪河鎮石龍灣村的一座便民橋,卻被當地村民戲稱為“斷橋”。原來,兩年前橋主體修建完畢,而橋兩頭的引道卻遲遲沒修,使得便橋無法投入使用,石龍灣村一組村民出行仍是困難重重,村民盼望盡快修好“斷橋”,讓大家出行不再受阻。
8月20日,記者在商州區楊峪河鎮石龍灣村一組看到,一條約三四米寬的河隔在村子和公路中間,即使是在全市遭遇大旱的情況下,河里流水看起來依然湍急。村民想要從公路上到村子里,要么走用木頭搭建讓人心驚膽顫的獨木橋,要么下河蹚水而過,而矗立在河上的水泥橋成了擺設。
這座水泥“斷橋”,橋一邊是村里的主路,一邊是連著公路的玉米地,而從橋面到路面還有約一人高的距離。石龍灣一組組長趙剛勞介紹說,一組有23戶共120多人,出行都依靠獨木橋,而獨木橋比較危險,經常出事。2012年時,村民自發出勞力,用組里的征地錢和從上級爭取的7萬元錢,建成現在這座寬約4米、長10米的水泥橋。因當時的資金只夠修建橋的主體,而橋兩邊的引道無錢再修,工程停工一直至今。兩年了,村民還是要蹚水過河或是走獨木橋才能進村,修了一半的水泥橋成了擺設。
兩年時間了,村民依然無法安然地走上“回家的路”。村民劉紅年介紹說,之前他家里蓋新房子,從外面往村子里用三輪車拉磚,結果車在蹚水時陷在河里,只好把磚一塊一塊卸下來,人工搬到河對面再轉移回自家院子里。還有村民騎摩托車過河,連人帶車摔在河道里,實在太危險了。組長趙剛勞滿心焦慮地說:“眼下快開學了,村里的學生上學要到河對面去。以前孩子蹚水過河,家長很操心,現在斷橋又沒錢修,真讓人發愁。”他估計,橋要完全修好,兩邊引道的地基需再修四五十米,造價至少要四五萬元。他們希望上級部門能盡快撥資金,修好“斷橋”方便群眾。
隨后,記者從楊峪河鎮政府了解到,鎮政府已經派工作人員去村里幫忙解決征地問題。與此同時,也聯系了商州區財政局,等經過實地勘察后得出預算,會盡快解決“斷橋”問題,讓村民放心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