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 (孫傳卿 柯遵印)仲夏,正值馬鈴薯收獲的季節。商南縣青山、富水兩鎮土地整治項目區一派豐收在望的忙碌景象,剛剛采挖馬鈴薯堆積如山,個大如拳,將被裝上車陸續上市銷售。
商南土地整治項目涉及青山、富水兩個鎮的26個村,共整治土地3萬畝,項目建成后新增耕地1917畝。通過對田、水、路、林、村、房綜合整治,項目區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連、渠貫通、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效農業示范區,極大地提高了土地質量和產出能力,年增加經濟效益632.78萬元,項目區農民人均年增收200元。青山鎮草薦村氣候濕潤,日照時間長,大部分是肥沃的沙壤土,構成了種植地膜馬鈴薯的絕佳條件,并且村民歷來對種植地膜馬鈴薯情有獨鐘。鎮政府因勢利導,大力發動群眾規模種植,爭取縣農業局立項,在草薦村成立了“地膜馬鈴薯高產示范基地”,使馬鈴薯種植走上了規范化、規?;?、集約化道路。去年年底政府統一采購優質種薯、地膜、肥料,無償發放到農戶手中。今春該鎮邀請縣農技站技術人員對馬鈴薯種植進行現場一對一指導,在馬鈴薯開花時節,縣植保站帶農藥對馬鈴薯基地進行集中“一噴三防”,促使馬鈴薯喜獲豐收。
青山鎮在整治后的土地上創建萬畝馬鈴薯高產示范園,種植荷蘭15、魯引1號等優質品種1.03萬畝,畝產可達2500公斤。在馬鈴薯基地,群眾一邊挖,一邊凝視著豐收的果實,都笑著說:“還是現在的政策好,我們種地,政府送物資、送技術,結薯期還來噴藥,明年咱們還要多種幾畝地。”當地群眾告訴筆者,通過土地整治,一畝地比往年多產800多斤馬鈴薯。一些村民既是股東,又在家門口打工,領上了“雙份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