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推進,制造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升級壓力,設備老化、技術落后已成為許多企業發展的瓶頸。今年3月份,國務院出臺《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后,各有關部門即印發了工業、建筑市政、交通、農業、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張建華在9月24日召開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專題發布會上公布了一組數據,顯示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工作穩步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加快。
具體來看,今年1月份至8月份,全國工業設備投資增長11.1%,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0.6%,增速較2023年全年分別高2.4、5.9個百分點。二季度,全國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83.1%、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4.9%,較2023年底分別提高1.1和1.9個百分點。
為了進一步深化工業領域的設備更新工作,今年4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大規模設備更新為抓手,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堅持市場化推進、標準化引領、軟硬件一體化更新,開展先進設備更新、數字化轉型、綠色裝備推廣、本質安全水平提升四大行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9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提出27個重點行業及軟件、網絡、綠色、安全4個領域的目標任務、標準依據、重點方向,供各地、各企業和金融機構開展設備更新工作時參考。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設備更新有助于淘汰落后設備,引入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進設備,從而提升整個工業體系的技術水平。設備更新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將直接拉動工業領域的投資增長,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
袁帥說:“新設備的引入和應用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減少排放,從而提升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設備更新是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重要途徑,有助于形成新質生產力,提升制造業整體競爭力。”
在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的過程中,除了多方面的支持政策外,張建華表示還將通過資金、金融、稅收、標準等四類措施,拿出“真金白銀”來引導和支持企業進行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如在金融支持方面,張建華說:“配合中國人民銀行實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工業領域第一批推薦項目已通過國家產融合作平臺推送至21家金融機構,部分企業與金融機構已完成對接,協議貸款約1500億元,對于專項再貸款項目,中央財政還將貼息1.5個百分點。目前,我們正在組織工業領域第二批項目推薦,進一步擴大企業覆蓋面,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
雖然設備更新與技術改造在短期內需要企業投入大量資金,但從長遠來看,其帶來的收益是顯著的。通過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企業可以開發新產品、拓展新市場,從而實現市場份額的擴大和營收的增長。同時,技術創新也有助于企業提升品牌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客戶和合作伙伴。
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對記者分析,首先,政策明確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特別是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等。這些企業被視為推動技術創新和設備更新的核心主力。其次,政策旨在幫助企業提升競爭力和創新能力。通過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企業可以引進更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此外,政策還對傳統經濟方向的設備更新給予了關注,如通信設備、電網設備以及工業母機等細分領域。這些領域的設備更新不僅有助于提升生產效率,還有助于推動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張翠霞說:“設備更新政策的出臺和實施,為企業帶來了技術創新與升級、市場拓展與增長以及人才培養與引進等機會,這對市場信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政策的落地見效有助于提升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也有助于提升整個行業的景氣度和市場預期,從而進一步增強投資者的信心。隨著資金扶持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也有助于提升企業的估值水平和市場地位。”